党建+网格+大数据:永城基层治理的“破题”与“解题”
7月30日傍晚,夜幕降临,永城市陈集镇闽源钢铁集团的美食广场灯火通明。刚下夜班的工人王磊端着一碗热汤,坐在干净整洁的摊位前,脸上满是笑意。“以前下班只能蹲在路边吃流动摊贩的饭,不卫生还堵路,现在这美食广场,真是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王磊口中的美食广场,源自该镇网格员周顺利一次寻常的夜巡。今年5月,周顺利在闽源钢铁专属网格走访时,收集到数十名夜班工人“吃饭难”的诉求。通过“永好办”小程序上报后,陈集镇迅速联动多部门,将附近一处废弃院落改造成规范化市场,既取缔了占道经营问题,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还“带火”了周边餐饮行业,解决了夜班工人的就餐及安全问题。
这场“从诉求到解决”的高效响应,正是永城市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缩影。如今,在这座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的城市,1.36万名网格员穿梭在3824个网格中,1.5万余路视频监控织就“天网”,市级治理平台实时调度——一张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的基层治理网,正让168万群众的获得感节节攀升。
破题:为何要织这张“网”
永城的基层治理曾面临“三重考”。
作为全省人口大县(市),2020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着168万人口,每平方公里近790人的密度,让社会治理复杂度远超一般县(市);地处四省交界,矛盾隐患分布广、触点多,城乡治理差异大、群众诉求多元化等挑战突出;经济转型期,传统治理方式暴露出信息滞后、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
“基层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永城市相关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提出“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要求;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里有着“推动高效能治理”的部署;商丘市委也高度重视,全程给予指导,为永城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以党建为纲、以网格为基、以数据为翼,构建全域贯通的治理体系。
2025年年初,永城市级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正式启用,31个乡镇(街道)全部接入,形成市“大屏”统筹、乡镇“中屏”调度、村“小屏”落实的三级联动格局。这张“网”的编织,由此展开。
解题:这张“网”如何织就
永城市聚焦“两高四着力”和“五基四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载体、平台为支撑、服务为宗旨”,探索实施“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的模式,努力实现“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党建引领,四级联动聚合力。
“叮!崇法寺街道发现疑似盗窃电瓶嫌疑人,人脸比对触发预警!”7月10日凌晨3点,永城市级治理平台大屏上,一个红色光点急促闪烁。指令同步推送至街道“中屏”和辖区派出所终端,无人机升空追踪,地面警力快速合围,很快便把嫌疑人抓获。
这起案件的快速破获,得益于“县级指挥、乡级主战、村级协办、网格前哨”的四级联动体系。永城严格落实五级党组织书记抓社会治理责任,两名常委专责平台架构与数据融合,乡镇(街道)整合综治、执法等力量建“一站式”平台,村(社区)按“发现—上报—交办—办理—反馈—评价—归档”的“七步工作法”闭环处置,网格员对重点场所、特殊人群、矛盾集中区“每日三巡”。
“党组织像‘主心骨’,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了绳。”崇法寺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部门各管一摊,如今通过党建联建,派出所、城管、市场监管等力量下沉网格,半年内辖区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
——网格兜底,千名网格员当“哨兵”。
“张大爷,您反映的灌溉机井不出水问题,维修队下午就到。”7月20日一大早,高庄镇冀庄村网格员潘爱红就拿着手机,在田间地头记录村民诉求。对于潘爱红来讲,手机里的“永好办”小程序操作简单、好用又实用,成为她的“工作利器”——上报问题、接收任务、反馈结果,全程可追溯。
永城将全市划分为3508个基础网格和316个专属网格,1.36万名网格员中,既有村“两委”干部,也有退休教师、外卖小哥、“双报到”党员。他们的职责清单清晰明确: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应急处置。
“以前村民有事不知道找谁说,现在网格员经常上门走访。”冀庄村村民说,村里的矛盾纠纷,90%以上都能在网格内化解。平台运行以来,全市网格员收集诉求8604件,办结率达87.52%。 (下转2版)
——数据赋能,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事。
在永城市级治理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16个重点领域模块实时更新数据:校园安全模块显示全市中小学一键报警装置在线率100%;安全生产模块实时推送企业隐患整改进度;耕地保护模块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地块变化……
这背后,是37个部门、73个平台的数据壁垒被打破。12345热线、网格员上报、物联设备报警等18类数据源,像毛细血管般汇聚信息,8个风险预警模型自动识别隐患。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效率提升显而易见:过去三级河长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全域巡河,如今31架无人机联动,3小时就能全覆盖;企业年报、社保办理等事项,通过数据共享,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机制保障,常态长效固成果。
群众满意度是治理效能的“试金石”。永城建立“党员+群众”共建机制,党员带头参与,担任网格长,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城管、应急、城建等部门资源下沉,实现治理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线上线下融合建设“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高效能治理中心,以“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一地办公、联合接访、协同调处、统一督办”,达到“1+1>2”的治理效果。
在演集街道高效能治理中心,刚办完医保报销的社区居民郭女士点赞:“以前办个事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这儿一站式搞定,还有评价器能打分,心里踏实!”目前,永城市级综治中心已有常驻单位6家、轮驻单位22家、行业性调解委员会15个,31个镇(街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成效: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如今的永城,基层治理正从“被动应对、事后处置”向“主动服务、事前预警”转变:
——风险防范更精准。多维感知、预测预警,对风险感知结果进行智能评估,形成“红、橙、黄、蓝”四级预警,通过事件分析,自动识别责任单位、实时精准派单,切实把问题预警在早期、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法治建设更完善。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推动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化解矛盾,着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发展环境更优化。因治理效能提升,今年上半年,永城GDP完成413.62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位居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第60位。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永城市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全面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为平安商丘建设提供更多“永城实践”参考。
夜色渐深,永城市级治理平台的大屏依旧明亮。一个个跳动的数据、一条条流转的指令,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肌理,让高效能治理的成果,化作群众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