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就业“蓄水池” 托起农民增收“基本盘”
就业稳,民心安。我市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深挖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为乡村闲置劳动力和脱贫群众搭建起广阔的就业舞台,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虞城县稍岗镇范庄村的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组装钢卷尺,卷弹簧、装壳、拧螺丝、打包……,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赶制订单。
虞城县稍岗镇范庄村村民范磊说,工资很稳定,离家还近,工资到月就发,很有保障。
商丘市波士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范登峰介绍,公司现在有90人,基本上都是周边群众。年产值是每年4000来万,每天生产量在2000把左右。
稍岗镇作为全国最大的钢卷尺产销基地,在工商部门注册的钢卷尺生产企业就达4800多家,目前这一产品在当地从钢带、尺条、尺簧、螺丝、外壳到彩色印染、销售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带动周边乡镇近8万人就业,年产值达120多亿元。
虞城县稍岗镇党委书记李剑介绍,作为政府对帮扶车间主要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聘请专家帮助技术改造,另外就是资金的支持,通过跟工厂的对接,今年给输进了1.5个亿,就现在已经用了8000万,这个效果非常好。还有就是咱的设备的更新改造。相信通过这几样努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虞城县在脱贫攻坚期间,建设了146个帮扶车间,目前,随着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巩固、提升的有109个,扩建的有29个,闲置盘活的有8个,帮扶车间目前利用率达100%,带动脱贫户、监测户12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虞城县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副局长、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付立功介绍,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帮扶车的建设和管理,狠抓产业发展,采取就业帮扶、资金帮扶、政策帮扶等措施,依托四个一批,狠抓产业发展,助力(帮扶)车间做大做强。
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通过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帮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夏邑县会亭镇村民们正忙着组装、挑拣、插盘、检测。
截止2024年底,会亭镇共有各类打火机及配件生产企业40多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余人。通过入厂“包”务工,岗位“包”安置,技能“包”培训,收入“保”底数的“三包一保” 帮扶模式,全镇打火机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 3200 个,占全县脱贫人口的 70% 以上,其中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达 835 人。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监测对象情况良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24.15万人,帮扶车间带动就业2.3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7593人;已对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5.6亿元,对接衔接资金项目649个,开工598个,开工率92%。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局长杨斌介绍,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持日常排查走访,加强政策宣传,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提升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