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入美乡村 党建领航乡村惊艳蝶变

1.jpg

利用废弃砖瓦、瓦罐等建成的广场。

3.jpg

用废砖铺设的无障碍通道。

4.png

坑塘治理。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探索出一条“小投入美乡村”的党建领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1月10日,寒冬时节,兰考县惠安街道李寨村。

“你看,这些精致的小花园都是用废弃的老瓦片和破砖头做的。”村民李大爷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

只见村里到处是别具匠心的小景观:破瓦片拼成的马赛克图案装点着墙面,就连废弃的水缸也变成了养鱼的“小池塘”——曾经破旧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场乡村蝶变正是开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没有党的领导,这些变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惠安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普光告诉记者。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市、县、乡、村齐抓共管、执行有力的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研究印发《开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实施方案》,为党建领航“小投入美乡村”指明了方向。在基层,我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为群众讲清政策、讲明道理,明确乡村建设规划、标准及成效,聚焦群众实际需求,让群众打消顾虑,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形成人人提升村容村貌、户户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凝聚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合力。

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按图操作”。为了让各村有学有样,我市着力先行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村,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观摩交流学习,并编发《开封市“生态宜居星”创建指南》,以画册形式生动图解典型案例100个,简单易懂、实用性强,让村“两委”干部“按图操作”。此外,村党组织书记带领“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和村民代表率先拆除临街门楼、院墙,让出空地建设村民协商议事亭、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让党员干部在自家门前利用废木料、废砖瓦打造小微景观样板,广大群众紧跟其后、主动参与。

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洁美乡村“捐钱捐物捐劳力”活动,把群众家里闲置不用的旧砖瓦、废弃木料等集中起来,按照规划统一调配、合理利用,以质朴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方式,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物料和人力保障。

创新理念:变废为宝的乡村魔法

“小投入美乡村”的核心,就是变废为宝。记者在李寨村看到,一堵破旧的墙壁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幅生动的农耕文化壁画;废弃的养殖场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迷宫乐园。

“三个突出”实现洁美乡村的大突破,推动乡村蝶变——

突出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绘好农村人居环境美好画卷。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根据各村的自然环境特点、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等,统筹兼顾交通区位、产业特色、基础设施等,坚持“宜治则治、宜留则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全方位科学合理规划,对群众房前屋后、废弃地、空闲院、残垣断壁等一并进行规划设计。

突出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最大力度确保少投入大见效。我市突出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的设计理念,美化修缮各种老旧设施:利用传统席编装扮村史馆,旧砖旧瓦铺设无障碍通道,起脊老式房屋简单整修让日间照料中心冬暖夏凉,闲置房院再利用改为“共富工坊”,利用老坛老罐老瓮酿出美味西瓜酱,废弃养殖场巧改儿童迷宫乐园……同时,我市着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废旧场所资源化利用”,实现雨水地表径流、灰水无害化处理;推广“两桶一袋”(可腐烂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袋)垃圾分类新模式。

突出因陋就简、借势利用,保持传统元素留住乡愁。我市注重在村庄整体风貌的改造提升上坚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利用本土材料、植物、本地工匠工艺,保留乡村气息风味、乡村朴素和谐之美,不搞过度美化,顺势进行修复利用。如在破损的墙体上雕刻农耕文化壁画,做到既节约成本,又古朴典雅、蕴含乡愁;整治落荒闲置田地时,平整出来的土地种上季节性蔬菜,做到既不耽误农时又美观,符合农村实际。

在群众房前屋后绿化时,我市保留原来的果树种植,在村庄角落放置石磨、农具等富有乡土气息的老物件,既满足群众需求,又起到绿化亮化美化的效果。

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角

“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当然要自己动手美化。”村民王大妈笑着说。

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再到后期管护,处处都有群众的身影。在开封,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

群众献言决策。我市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让群众畅所欲言,汲取群众力量和智慧。一大批实招、好招、管用招不断涌现:在破损墙体雕刻农耕文化壁画、积水道路修建“U型”排水槽、建设“十分路”、三格化粪池变五格处理一体池、开展坑塘治理……这些“土办法”让村庄整体面貌更协调、更融合,每处改造提升都彰显着群众的智慧。

群众参与建设。“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村里的泥瓦匠、施工队无偿出工,村民自发帮助改造自家房前屋后,还无偿提供水电和废旧物料。同时,群众全程监督项目施工、工程验收等环节,确保乡村建设质量过硬、高效推进。

群众负责管护。我市坚持建管并重,群众负责对自家房前屋后的绿化果木、菜园等进行管护,自行打理菜园、果木和小微景观,果蔬成熟后归农户所有。同时,将日常管护情况纳入“文明户”评选,每季度组织农户代表开展集中观摩评比活动,多举措引导农户参与日常管护,探索出“干部群众齐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这样一来,大家都争着管理自家的小园子,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村民自豪地说。

实践证明,通过党建领航“小投入美乡村”,我市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人力、物力、财力匮乏等问题。通过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搞大拆大建,把有限的资金优化利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以小投入实现大见效,真正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享、长治长效,让更多农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开封的乡村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美丽乡村的真谛,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乡村会像李寨村一样,完成华丽蝶变,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全媒体记者:马燕)

责编:贾文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