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考进行中 开封警方发出警示
人们的急切需求,往往就是诈骗分子紧盯的目标。考研热的持续,也让诈骗分子每逢考研时间段就玩弄诈骗手段,打着“考研网课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等幌子发布虚假信息,利用考生们的焦虑和渴望诈骗钱财。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12月20日至23日进行,从初试到复试的考试季由此全面铺开,开封警方及时发布警示,希望广大考生保持警惕,避免受骗上当。
为帮助考生及时认清骗局,开封反诈民警专门揭露相关诈骗套路,并逐一予以提示。
套路一:钓鱼网站诈骗。不法钓鱼网站除了在考研相关信息群中“潜伏”,还披着二维码、跳转小程序等“马甲”涌进考生手机。若考生没有仔细分辨进入钓鱼网站,输入准考证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信息查分,不但会泄露个人信息,还会有财产损失的风险。
警方为此提示,考生如收到相关短信,一定要擦亮眼睛,判断该信息是否虚假“官方短信”,最好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验。
套路二:销售考研资料诈骗。诈骗分子在各种考研论坛和网站上撒网,通过发布经验贴或者主动留言等方式,谎称自己是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或专业的培训机构,有偿发送所谓实用“复试资料”或“内部资料”。考生一旦付钱,对方就会迅速将你拉黑。也有诈骗分子会将“资料”寄出,但考生拿到后就会发现,所谓“实用笔记”“内部资料”就是毫不相关的材料或概念陈旧的试题,完全无用。
警方提示,广大考生在准备复试时要多方查阅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内部信息”“人脉资源”。购买考研复试资料一定要到正规交易平台购买,切勿贪图便宜而选择一些未知网站。研究生复试试题属于国家绝密,千万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所谓的“考研复试真题”“考试复试答案”。
套路三:超前考研调剂诈骗。诈骗分子利用有些考生轻信考研有“潜规则”的心态,伪装考研培训机构,打着考研调剂的招牌,为考生提供“调剂服务”,甚至声称有“内部渠道”,对学校、专业进行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
警方提示,面对这种“诱人”服务,考生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要有主动维护考研调剂秩序的意识,不要被虚假信息制造的杂音影响。务必以“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各招生单位网站公布的信息为准,切勿上当受骗。
套路四:承诺“保录包过”诈骗。面对通过考研初试的考生,诈骗分子打着“定向高校给钱包过”的幌子,假冒学校工作人员、考生导师,或慌称认识学校招生办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等,设下复试陷阱。抓住考生急于上岸、想被名校录取的心态,向考生索取所谓的“好处费”“领导招待费”等,并承诺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示,高校研招录取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凡声称交钱能得到“特权”的就是诈骗。考生切勿轻信谎言向对方转账,避免财产损失。
开封警方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精准的个人信息骗取考生信任,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随意借给他人。对身份证复印件要加注具体用途,以减少被滥用的风险。对含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外卖包装,在丢弃前一定要彻底销毁,以防信息被恶意利用,更不要在不明咨询网站留下个人信息,以确保自己隐私安全。
考生在购买资料或寻找辅导机构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购买或报名前,务必确认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付款时应确保使用官方链接或受信任的第三方平台,以保障自身权益和资金安全。
有考生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相信所谓承诺,选择购买所谓的“考研答案”甚或寻求他人代考、助考等不正当手段。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经济损失,而且也会使自己陷入违法境地,而一旦养成投机取巧思维,只会在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栽更大跟头。希望广大考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自己的努力和真实能力迎接人生挑战并取得真正胜利。(全媒体记者:沈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