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至今,经过好朋友申柯瑜一年多悉心照料,徐海涛恢复速度惊人——这场爱心守护,“未完待续”
徐海涛进行康复训练。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摄
申柯瑜和徐海涛。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梗让父母早逝、在开封工作的徐海涛生命垂危、瘫痪在床;远在陕西榆林的好朋友申柯瑜跨越900多公里来到他身边,给予其无微不至的照料——去年11月23日至今,这场已持续一年多的爱心守护仍“未完待续”……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很多人想象不到,申柯瑜会为了徐海涛在医院坚守这么久。11月27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申柯瑜说:“这一年过得漫长又充满期待,但再苦再累也值得!”
海涛恢复速度惊人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1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我市西区的一家医院。病房里,申柯瑜正耐心陪伴徐海涛做各种康复训练,虽略显疲惫,却难掩坚定执着。
“海涛现在能够独立行走了,我只需要跟在他身边就行,不用再搀扶了。他会自己夹菜、吃饭、喝汤,除了吃面条有些费劲,吃其他的问题不大。他还能自己起床、穿衣、穿鞋、上卫生间,洗脸、刷牙也能独自完成……”申柯瑜满是欣喜地向记者介绍徐海涛的恢复情况。
做完康复训练,脸上微微出汗的徐海涛去卫生间洗脸时,不仅能够自己拧开水龙头、擦脸,还把洗手台上的水擦干净,甚至用拖把拖干了地上的水渍。“唯一遗憾的就是海涛说话还比较吃力、不太清楚,但他心里其实什么都知道。他不仅能做古诗词接龙游戏,还能做算术题呢!”申柯瑜说。“医生经常对我说,脑梗病人能恢复这么快,超乎他们的想象。”
“海涛是我的兄弟,他的身边只有我”
申柯瑜和徐海涛的友情始于一场公益活动。两人原本素不相识,却因共同的爱心和热情结缘,并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海涛父母多年前就已去世,为了还父母看病时欠下的债务,他独自一人来到开封打拼。2023年11月12日,命运又给了海涛沉重一击:他突发脑梗晕倒在家中,20多个小时后才被朋友发现送往医院。2023年11月23日,他从陕西榆林坐上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他见到了躺在病房里的徐海涛。
“当时海涛失去了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大小便失禁还经常吐血,身体也不能动。看到这种情况,我想如果我走了,海涛肯定没人照顾,便选择留了下来。”申柯瑜回忆道。
每隔两小时喂一次水,将买来的粥碾碎再一点点喂,洗脸、擦身体、清理大小便、做康复训练……最初一个多月,由于日夜操劳,申柯瑜瘦了30多斤。
在申柯瑜的悉心照料下,徐海涛不断创造“奇迹”。从最初的昏迷不醒,到如今已能够独立行走、简单交流、生活基本自理,每一步都离不开申柯瑜的辛苦付出。元旦、春节、国庆节、中秋节……每个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申柯瑜都留在医院,陪伴在徐海涛身边。
“海涛是我的兄弟,他的身边只有我。在他最难的日子里,我想竭尽全力陪着他。”回忆起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申柯瑜动情地说。
共渡难关 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申柯瑜告诉记者,他将徐海涛从我市东区的医院转到西区的医院有多重考虑。“首先是出于经济的考虑,这里的费用相对低一点,毕竟这一年我俩都没有收入。另外,很多网友建议用中医治疗,这个医院刚好有中医馆,我也想给海涛换个治疗方式,可能康复效果会更好。”申柯瑜说。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带给人太多温暖与感动,许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或前往医院看望。但对于在医院治疗了一年且不确定何时出院的徐海涛来说,这些捐款显得杯水车薪。为了给徐海涛筹集医疗费,从今年7月起,申柯瑜开始尝试在网络上直播带货,已和商家合作销售过袜子、洗衣液、水果、零食等商品。
“一直有很多网友建议我直播带货,但之前海涛病情严重,我也没时间去考虑这件事。现在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考虑到他后期的康复费用和生活开销,我选择直播带货,也希望通过自力更生帮助海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11月9日我还带着海涛一起去郑州进行了一场直播,当时海涛的状态特别好,通过屏幕上的留言感受到广大网友的关心,很感动。”
“守护海涛这一年,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坚定。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丢下海涛不管。我坚信:只要坚持就能看到希望,只要有爱就能创造奇迹!”申柯瑜说。(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