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诗意人生

      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年过八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岁数,但在橄榄城社区有一位老人,他退而不休,不仅坚持学习研究诗词文化,还在社区开办诗词班,免费教居民学习诗词。他就是开封橄榄诗社社长刘鸿岐。

      对刘鸿岐来说,诗词是他的最爱,即便已经80岁,依然兴致不减。1968年,他从新乡师院(现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尉氏三中任教,后从教育战线转到行政机关工作。退休后,因兴趣爱好,他潜心研究诗词,并出版诗词专辑《江山集》三卷、诗词教材《学习诗词快捷门》等。

      8月7日上午,记者见到了神采奕奕的刘鸿岐。初次见面,老人就将出版的诗词教材《学习诗词快捷门》和一副诗词扑克牌送给记者,并和记者聊起自己几十年来学习研究诗词的点点滴滴。

      1958年,上初中一年级的刘鸿岐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组织的少年诗词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获奖消息登上了当时的县报。此次经历后,他对诗词更加热爱,不仅背诵经典古诗词,还进行研究。刘鸿岐说,他退休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中,至今已有20多年。

      刘鸿岐坦言,刚退休时,自己连什么是格律都不懂,写的诗顶多算是古风诗。于是,他到市老年活动中心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刘鸿岐很快掌握了格律诗和宋词的基本知识,并由学员身份转换为教员身份。之后,他在梁苑诗社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一干就是十几年。

      刘鸿岐备课十分认真,每一节课都写出详细教案,讲课总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他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把复杂的知识规律化,把繁琐的过程简单化,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受学员欢迎。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刘鸿岐悟出了一些诗词的内在规律,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编歌曲,唱着学;自制诗词扑克牌,玩着学;自画图形,画着学。他把数学模型引进诗词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他大胆提出“走进唐诗宋词学经典,走出唐诗宋词习新词”理念。他在诗词杂志上发表论文,极力推崇普及新声韵的使用。他大力倡导走出书斋、开门办学,普及中华诗词,提高人文素质。他提出普及中华诗词必须打造讲师团,培养大批精通诗词的教师队伍。

      为普及中华诗词,刘鸿岐先后走进市金明中学(南校)、开封敦复书院、至道书院、金耀小学等地义务教授诗词,还到各地举办诗词讲座。为提高居民素质,促进邻里和睦,共建美好社区,2020年,刘鸿岐倡议成立了橄榄诗社,坚持常年举办诗词培训班。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经典的唐诗宋词,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刘鸿岐说,要增强文化自信,应该从学习诗词开始。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大家都来学习诗词,以诗滋养心灵。(全媒体记者:王兰兰)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