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遍吹文明新风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今年以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用活文明创建四级联动机制,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织密社会民生服务网络,推动城区环境大优化、文明素质大提升、人民生活大提质,遍吹文明新风。
严格奖惩美美与共。该区建立严格奖惩机制,落实周检查、周评比、月排名、月考核制度,用制度调动全区上下创文积极性。2022年至今,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1个,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改造背街小巷25条,治理主次干道架空飞线18000米,让城乡“里子”“面子”双提升。
文明实践丰富多彩。该区111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300多场次,高标准新建1个乡史馆、3个村史馆,表彰各类优秀志愿者5200多名,选树、宣传示范区好人100余人。此外,该区文明办将自身朝气、干事锐气和文明创建紧密结合,积极释放向上向善正能量,在营造氛围引导群众、志愿服务温暖人心中唱响新时代奋进之歌。
活动引领创建热潮。该区坚持以活动为抓手,每月开展各类文明城市创建活动120场次以上,提高辖区群众文明素质,让文明城市创建的氛围更加浓厚。在2023年高考期间,号召30余家文明单位参与,广泛开展各类助考志愿服务活动,为莘莘学子送上了暖心服务。
学习雷锋志愿同行。今年3月,该区紧紧围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主题,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环境保护、普法、科普、文明旅游、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整个学雷锋文明实践周,该区共开展活动277场,参与志愿者10750余名,受益群众10万余人。
文化文艺送进万家。自2016年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化文艺服务总队成立以来,共组建和扶持500余支文艺队伍,培训10000余名文化文艺骨干,举行1000余场文化文艺活动,志愿者足迹遍布辖区8个乡场办事处、111个社区和村委会。
大力弘扬非遗文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该区邀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宋室风筝”的第六代传人宋长虹走进大厅门小学,带领孩子们领略宋室风筝的独特魅力,传承非遗的“线”,放飞文化的“筝”,在开元广场开办“非遗市集”,传授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让汴绣、耿杰剪纸、传统皮影制作、开封盘鼓制作技艺等开封瑰宝融入百姓生活,助力传承和发展。
此外,该区争创国家、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达标率上升至90%,高标准规划、设计文明365开封好人主题公园,展示“汴地好人”强大的道德力量,奏响“让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主旋律,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带动全民做好事、行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