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献者到志愿者,开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队长徐航说 希望更多人加入 为生命“续航”

  24年前,偶然的一次献血,他把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12年前,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续航。现如今,他是开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队长,招募志愿者采集血样,做好无偿献血宣传等,为更多人带去生的希望。他是国家税务总局开封市鼓楼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航。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徐航,听他讲述20多年来致力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背后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献血经历 为未来种下希望的种子

  徐航今年48岁,1995年上班,一直在税务系统工作。2009年 12月24 日的平安夜,徐航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这是一份来自中华骨髓库的传真。内容大致为:徐航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配型成功,征召志愿者徐航前往北京捐献骨髓。

  原来,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北京,18岁的白血病患者恒恒(化名)因为稀有的RH阴性血型,两年来一直找不到能与其配型成功的骨髓进行移植,以前爱打篮球的恒恒(化名)现在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医生说:“孩子的病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如果再找不到骨髓进行移植,孩子活不过3个星期。”

  徐航的出现,无疑为孩子带来了生的希望。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极低,因此,每一对成功配对,都无疑是“生命的奇迹”。也因为这个原因,当开封市红十字会的领导将捐献骨髓的通知传达给徐航时,当时徐航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毅然接受了任务。

  说起徐航这次捐献“偶遇”背后最初的缘分,还要回到1999年。

  1999年,25岁的徐航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当时单位的同事都参加了,我也献了血。”徐航说,献血时他无意间看到一份写着“一滴血可以救一个生命”的宣传材料,就是向献血者宣传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他了解到,献血时可以多留存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将来有可能为患者带来帮助。

  没有犹豫,徐航当时就将自己的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正是这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没想到成就了一段因缘佳话,当时的他没想到十年后“生命的种子”真的能开花结果。

  就这样,一次偶然的献血经历,冥冥中为遥远的未来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困难重重如期“赴约” 他照亮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说真的当时收到传真,心情还是很复杂的,我没有任何犹豫,但是家里人最初是不支持的。”徐航说,家里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几乎不了解,加之他当时还未婚,父母顾虑多,态度坚决,不让他去。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捐献,徐航一方面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一方面想尽办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说服家人,于2010年3月来到北京。

  捐献手术的关键,就是给捐献者打动员针,用来刺激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徐航告诉记者,注射了七天动员针后,他的腰、背、颈椎都在剧烈疼痛,同时还发低烧,两眼模糊,整夜睡不着觉。陪护他的姐姐心疼地直掉眼泪,他却安慰姐姐说:“没事,很快就好”。医生看徐航难受的不行,要给他打止痛针。他却强咬着牙拒绝了,因为他得知打止痛针可能会影响骨髓的质量。他说:“我千里迢迢来北京救人,就要用最好的骨髓来救他。”

  2010年3月15日,徐航开始了捐献手术。他回忆说,“当时进了手术室,医生就麻利地给我扎上了针,针头像筷子一样粗,左臂右臂各一针,离心机嗡嗡的转了起来,各种颜色的信号灯乱闪。血液从左臂出来进入离心机,经过分离,过滤,提纯,从右臂的血管再回到我的体内,我躺在那里,感觉有些冷,有些头晕……”经历了五个多小时的手术,徐航全身的血液在外循环了三遍,循环量达一万毫升,采集出5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徐航被抬出手术室时,他身下的褥子已被汗水洇成了人形。看见等在手术室外的亲人,他努力地笑了笑,才如释重负的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当大家都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徐航却被医生告知:由于恒恒化名)年龄、体重较大,这一次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只够移植量的70%,明天还要进行第二次采集。

  大家全懵了,徐航沉默了。他真的没想到,救人那么难!

  2010年3月16日,徐航再次被推进手术室。主治军医俯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你辛苦了,向你敬礼!”此时,两颗晶莹的泪珠从他的眼眶中滑落,救人真难啊。

  事后徐航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昨晚没有睡好,今晨大雪。早晨六点护士来量血压,测体温,抽血验血,八点五十开始进移植室。看着姐姐手里的摄像机,我平添了一种悲壮。”

  其实,这些痛苦对徐航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最为痛苦的要算打动员针后带来的各种不适反应以及身体付出的代价。移植前,医生告诉徐航,由于身体里的钙都溶解在血液里,因此要服用大量的钙片,否则会骨质疏松,摔倒就会造成骨折。手术后一周,由于身体严重缺钙,徐航虚弱的只能扶着墙走路。

  令人欣慰的是:移植了徐航的足够量的造血干细胞,就在手术三个月以后,恒恒(化名)痊愈出院,重返校园。

  

  最大心愿是“未来更多人加入” 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的器官捐赠纪律,徐航不能与被救者有任何联系,但为了表达谢意,被救的孩子还是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给徐航一封感谢信。完成捐献任务后的徐航在给患者感谢信的回信中写道:“亲爱的孩子,我知道此时此刻的你在隔离舱,正与死神顽强搏斗,这里,我相信你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一切困难!因为,我给了你力量,从今天起,你将不再是你自己,你将不再孤独……我希望你在恢复健康后,重返校园,要好好铭记发生的一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所有爱你的人,用自己的炽热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更加真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让所有人有尊严、幸福地活着!”

  而今,这封让医护人员感动地落泪的信件,已被永久留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作为纪念,而留在北京的还有河南人忠厚仁义的无疆大爱。

  捐献结束后,徐航的生活一如往常。但此次经历对他未来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12年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和原来一样,但是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通过这次捐献我开始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和红十字志愿服务事业,使我能够不只救助这一位白血病孩子,还可以去帮助更多人。”徐航说。

  2014年,开封市红十字会成立“开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主要任务是增加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人份容量,招募志愿者采集血样,联系好在库志愿者,为捐献者做好心理疏导,做好无偿献血宣传等,徐航冲在前面,担任队长。徐航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从头干起,队员从5个人发展到现在35名来自于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徐航带领团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跟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在市区和四县开展志愿服务。先后组织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3000余人次,仅2021年度,就招募捐献志愿者采集血样306份,已全部回访录入中华骨髓库系统。志愿者团队帮助累计成功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32例,挽救了32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团队荣获2021年度“开封市志愿服务团队优秀组织奖”。

  徐航建了四个微信群,扩展”红十字爱心相髓“品牌,向大家推荐”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微信公众号,推广使用移动扫码入库系统,普及医学常识和帮助白血病人和家属求医问药,以及心理疏导,12年来帮助了多达一万多人次的各种求助,他说,自己很忙,但是他很快乐。

  “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我内心激动不已。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因我们而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也因此留下浓重的一笔。我真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加入进来。”徐航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带动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托举起更多血液病患者家庭生的希望。

  如今,徐航和他的队友们,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努力奋斗,积极工作,以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奔跑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去接力、去赓续那一个个温暖的生命。(全媒体记者:王兰兰)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