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业梦想 激发创新活力——我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综述
“我是一位农村养殖户,怎么申请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来,请坐,我给你讲讲具体怎么办理。”11月8日上午,在市民之家四楼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大厅,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主任贾蕾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专门抽出时间与办事群众交流,热情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创业者的咨询,她耐心解释并举例说明,受到办事群众的赞许。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社局的领导下,前三季度,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4.6亿元的全年目标任务。在防汛抗疫的大背景下,省人社厅在9月底又向我市追加目标任务1.15亿元,由4.6亿元上升至5.75亿元,面对陡然增加的艰巨任务,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继续拼搏努力,截至10月底,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亿元,扶持2837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6364人实现就业。创业担保贷款托起"共富梦″。
加强管理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建立完善贷前核实、贷款审批、贷款回收等一整套链条式内控机制,形成操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数据信息化“四化一体”工作模式,高标准高质量服务市场主体。成立内部纪检监察贷后回访小组,每周审贷会后开展跟踪回访工作,到经营地点复核,与创业人员交谈了解贷款情况,对创贷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为中心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打分,确保创贷工作求真务实。
创新政策 切实降低贷款门槛
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还积极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促进创业贷款发放良性增长。一是增加贷款品种。将信用免担保、非贴息、电商创业贷款、优秀项目贷款、创业园区贷款等纳入扶持对象,提高服务精准度。二是拓宽担保渠道。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有稳定收入、从业5年以上的人事代理人员,大型国有企业正式员工和有效抵(质)押物纳入担保范围,并就高授信担保额度。同时,可以采取担保人+房产或有效抵(质)押物组合的方式担保,实现担保方式多样化、范围全覆盖。三是提高贷款额度。将持有有效抵(质)押物的贷款,合伙经营或组织创业、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至可申请150万元、300万元。
夯实基础 优化服务简化程序
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贷款便捷性、有效性和获得率。一是简化审批程序,精简贷款资料,缩短放贷周期,通过信息比对、核实证实、个人承诺等方式可以证明的,无需提供其他证明材料,担保人贷款一周内办结发放。二是主动下沉服务。合作银行在网点设立咨询服务台,开设“创贷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避免了创业者路途奔波,将便民落到实处。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对抵押类的贷款,房产评估、抵押登记等费用全免除。非贴息贷款按最低利率标准执行。
强化宣传 全面扩宽政策覆盖面
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注重多渠道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一是强化网络宣传。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通过不同表现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二是上门服务宣传。对市场主体较集中的园区、街道、商城,组织人员上门宣讲有关政策,提高宣传质量。三是利用活动宣传。与开封市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万人助万企”、“凤归中原”等系列活动,主动对接宣传政策,实现宣传方式多样化、信息及时化,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四是召开专项政策宣讲。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分别走进5家合作银行,召集全市网点负责人学习创贷政策,实现政银目标双赢。
稳定回收 确保创贷良性循环
为保证创贷资金“贷得出、收得回”,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实行贷款终身负责制,经办人对每笔贷款的考察、核实、回收均承担责任,将防控风险与经办环节结合起来,将回收与经办人职责结合起来,将回收效果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形成人人重视回收,人人负责回收的局面。同时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发挥律师事务所的优势,在贷款到期前两周以律师函的形式送达,明确告知借款人贷款到期时间及逾期的严重后果。加大对逾期贷款的依法追偿力度,为贷款的安全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笔笔为创业者“雪中送炭”的贷款,盘活了一个又一个初创企业。如今,创业担保贷款破解创业者融资难题、降低贷款成本的优点,正在成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贷得快,用得好,收得回,效果好”,12个字表达出创业者的集体心声。(全媒体记者:王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