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开新局 办实事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汪少冲报道 学党史坚定初心,办实事贴近民心。近日,杞县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主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注重学党史和悟思想相通,注重学习教育与开创事业新局相结合,高标准、严作风,抓实抓细各项重点任务,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杞县坚持以“开新局、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确定了杞县大蒜、铝型材两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杞县印发《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链条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位于杞县经三路的金大源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情况持续向好,订单源源不断,需要新建厂房、扩大规模。于是,该企业向杞县产业集聚区提交扩建申请。5月18日,为帮助企业早开工、赶进度,杞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中心开通容缺办理业务,杞县住建局开出了全县第一份同意企业“桩基先行”的文件。先行先试,真正为企业发展开新路、谋办法,这是杞县在全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实便捷开工审批制度的具体举措,更是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的生动实践。该县党员干部当好把服务送到企业身边的“店小二”,真正实现角色转化,用一件件暖心事、贴心事赢得群众的认同和称赞。
“关键少数”做表率。杞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对杞县“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该县党员干部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抓推进、抓落实,坚持每周到分包项目工地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该县大北环建设、213省道(惠济河至县城段)升级改造、大蒜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杞苏路和杞沙路升级改造等重点民生项目已基本完成,惠及广大群众。
亮点宣传做示范。该县及时报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效,进一步凸显活动的政治效果,让群众更加深刻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和党员干部作风的新转变。截至目前,该县共在县级融媒体发表简报7600余篇、省级以上媒体发表1800余篇,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的示范导向作用,认真总结筛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亮点特色、创新做法,供各乡镇、各单位相互借鉴交流。杞县通过大喇叭、小广播、宣传栏、宣传页、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把办实事项目、计划、成果宣传到位,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
市民考察访实事。杞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市民考察团考察的重要内容,通过市民考察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助推活动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举办市民考察团探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38次,遍及全县21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
为进一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杞县依托融媒体中心“云上杞县”App,开办了《问政帮你办》《政情直通车》等栏目,通过百姓点单、政府派单、纪检督单、部门消单等“四单”模式,搭建“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平台,切实解决群众留言咨询反映的各类民生问题,群众反映各类问题近5000条,回复率100%,销单率达97%。营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工程助推大民生。杞县坚持把全域文明创建作为改善城乡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通过一个个小工程助推解决民生问题。杞县先后新建街心游园18处,拆墙透绿单位30多家,建设公共厕所50余处,让广大居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记者了解到,该县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组织百年党史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小众化、精准化、故事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杞县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人助万企”活动、灾后重建等,再确定一批实事项目。发挥县级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实行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制。动员党员干部聚焦身边人身边事,从小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合力,再解决一批单靠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实事和问题。
加强巡回指导,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见效。杞县重点围绕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加强巡回指导。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各乡镇、各单位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