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开封手机报 05-09 23:45 责编:陶宋之 我要分享

  “现在,我正四处奔走,筹划着为村里建设5000头肉牛的高标准养牛场,打造循环绿色农业,帮助村民把收入再翻一番。”5月6日,祥符区罗王镇胡寨村的胡庆刚在区里举行的党支部书记擂台赛上侃侃而谈。

  早年外出务工的胡庆刚,曾在北京带领着上千名农民工兄弟参加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他回到家乡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栽种白皮松50多万棵,打造了豫东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改变了家乡的生态环境,同时围绕白皮松的种管销及林下经济,带动4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胡庆刚是该区以实事践初心、以服务暖民心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祥符区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引导干部群众以学促干、以学促进,将学习成效转化成办实事的工作动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丰富载体,“党史课堂”遍地开花

  在仇楼镇水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庄党支部旧址,退休老干部、85岁的老党员李金章讲起党史故事,激情不减当年:“趁着现在还有力气,我自愿当村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连日来,祥符区邀请道德模范、脱贫有志标兵等,组建了区委宣讲团和15个乡镇(社区)宣讲小分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讲好党的历史,讲述区委、区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的好举措,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成果、见实效。

  区委三次组织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通过格局屏天下学习平台,观看国防大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金一南“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主题演讲视频,激励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员干部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提供理论指导。

  区委宣传部多次举办“市民考察团2021·重温红色印记”活动,到烈士纪念园、扶贫展览馆、兴隆火车站纪念馆、罗王镇党史主题公园,重温红色印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在西姜寨乡,活跃着一支以“中国好人”武玉江为首的退伍老兵宣讲团。他们经常深入学校,讲革命传统,讲新中国建设故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武玉江征集退伍老兵在战场、军营荣获的奖章近100枚,把每枚奖章背后的故事汇编成册,为人们讲述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往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一些学校把学生带到兴隆火车站旧址、陈留抗日救国服务团旧址、水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庄党支部旧址,为他们讲述一段段有关抗日战争的往事。

  祥符区还不断创新“红色课堂”的形式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趣增味”。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精选百部红色影片,把影片梗概写成解说词,在放映的同时帮助观众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利用345个村及城区广场大喇叭开设“党史微讲堂”,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原汁原味”, 罗王镇老九庄村将村史馆作为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新课堂,开展“村史馆里讲党史”,吸引周边群众自觉接受党史教育。

  截至目前,祥符区已组织区级宣讲100多场次、乡级宣讲1500余场次,受众人数超过16万人次。

  以学促干,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祥符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干部群众以学促干、以学促进。

  祥符区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资金入股收益类模式,仇楼镇将财政支持的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资到河南福晟兴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项目,覆盖全镇32个行政村,仅此一项每村每年收益1万元。按照合作发展收益类模式,6个行政村依托生态产业,结合“空心院”治理,将财政支持的300万元注入国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多重收益。目前,区财政累计向123个行政村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4700万元,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

  朱仙镇多次召集辖区商业人士座谈,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刘店乡大力开展“访民情、问实情、解民忧、促和谐”的“民情家访”活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

  “公司现有工人195人,外加工点有18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162人、妇女1300多人、残疾人5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八里湾扶贫企业负责人闫利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向群众讲述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讲述与百姓结对子、认亲戚的故事,讲述返乡创业、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

  实现产业落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西姜寨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模式,获评“中国最美生态乡村”,目前日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践行初心,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能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事、办成好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祥符区叫响“我为群众办实事”,并在该区市民之家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倒逼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办事效率,让群众办事不白跑、有人帮。

  “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华闽食品总经理张卫霞说,区纪委对他们反映的区经二路禁行大车导致附近企业进出货物需要绕行的问题特事特办,一周就将问题解决。

  祥符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为企服务等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效转化成办实事的工作动能。

  “感谢政府,被拖欠的工资终于可以拿到了。”仇楼镇的郭战胜逢人便说。原来,郭战胜在一家医院工作,因院方资金困难,拖欠工资5万多元。区卫健委、仇楼镇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费尽周折帮助协调,使双方达成还款协议。

  祥符区启动以“辖区企业认亲、困难群众认助、文明创建认领”为主题的“三认”专项行动,对全区175个重点企业逐一上门入户认亲,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将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一一落实到位,让企业在祥符更好发力、发展,实现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脱困一个”的目标。通过“文明创建认领”,进一步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如今,在祥符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已成为该区践行学史力行的鲜明标识。(全媒体记者:焦宇炜;通讯员:王恪峰,石本利,赵儒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