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红楼:小楼听风雨 大地春潮涌

开封手机报 04-12 21:54 责编:陶宋之 我要分享

1.jpg

开封红楼

      在禹王台公园的西南角,有一座典型欧式风格的两层小楼,人们俗称为“红楼”。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开封铁路工人积极响应,秘密会议就是在红楼举行的。解放后为纪念大罢工,郑州建起了二七纪念塔,而红楼也有了它的另一个名字——“二七楼”。

  4月7日,穿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树林,以及灿若云霞、缤纷绮丽的樱花丛,记者和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科科长吴江一起,探访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的“红楼”。

  红楼坐东朝西,掩映在苍松翠柏中。这座楼始建于清代,是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建筑格局保存尚好,大体上保持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在小楼周围,建有红色的围墙,小楼也用红砖墙建造,屋脊也为红色,楼内用红色木质地板。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小楼均以红色为主调。

  主体楼是一栋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红砖欧式两层楼房。进入正门,左右两侧是封闭式的带窗走廊,沿走廊南行至楼头,拾级而上可到二楼。楼上五间房前的走廊和下边的不同,是过腰高的砖砌花眼栏杆。整个建筑外观没有过多的雕饰,实用而简约、大方。为了区别于晚于它、规模却比它大的红洋楼,人们俗称其为“红楼”

  吴江告诉记者,这座楼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和法国贷款修建汴洛铁路(后向东西延伸成为陇海铁路中的一段)。比利时和法国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汴勘察,在禹王台原(西)大门东南方的翠柏林间修建了这座楼房,供修建铁路的这两个国家人员居住,时间应当在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5 - 1907)之间。修建铁路的外籍人员走后,河南省农商局、森林局、农业改进所都曾在这里办公。

  清末民初,河南省农商局把办公楼设在红楼,更名森林局后,仍在小楼里办公。民国初期,河南省政府将河南省农业改进所设在禹王台园内。1913年,河南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建校。校舍最初设在营门附近,不久迁至明道书院旧址。

  后来,红楼见证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吴江说,京汉铁路纵贯河北、河南和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京汉铁路的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京汉铁路工人的斗争直接威胁他的利益。京汉铁路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动脉,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高涨必然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所以他们操纵军阀代表吴佩孚开始向工人进攻。

  1923年2月1日,党领导下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和各铁路工会代表、汉冶萍总工会代表、武汉30多个工会的代表,以及北京和武汉等地的学生代表近300人齐聚郑州。中共中央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派出了张国焘、陈潭秋、罗章龙、包惠僧、林育南等人出席大会。陇海铁路开封工人代表凌必应、张远志和省立工厂工人李德鑫等参加会议。

  2月1日上午,军阀吴佩孚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戒严,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是,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不顾生死,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等口号,在郑州普乐园剧场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当天,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地包围了会场,强行解散会议,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会所,并驱赶代表。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举行总罢工。2月7日,吴佩孚撕毁“保护劳动”的假面具,血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在这次大罢工活动中,开封铁路工人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号召准备与郑州铁路工人一起罢工。罢工前期,曾多次召开秘密会议。为避开敌人耳日,防止特务搜查,会议地址选在不太引人注意的红楼里。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开封工人阶级积极参与并声援了这场伟大的斗争。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吴江深有感触地说。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二七”大罢工,郑州建了二七纪念塔,这座红楼也因之被人们称为“二七楼”。

  1927年,河南省合并组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河南大学后,成立了农学院,红楼一带都成为大学校园。

  1927年,张钫担任河南省建设厅长,在这里组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经常住在这里,所以也有人说它是张钫的别墅楼。1930年,中原大战的冯玉祥的战地医院设在“红楼”中。开封市解放初期,河南省第一任省长吴芝圃兼任河南大学校长期间,曾在红楼办公疗养过。

  在红楼围墙上,记者见到了一块“开封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2012年12月,这块牌子由当时的开封市文物公园局和开封市城乡规划局设置。

  红楼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之一,也是古城开封发展的见证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及历史价值。(全媒体记者:康冀楠;实习生:崔禹尧)

  扫码看视频

2.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