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惊中原 激荡天地新
中共豫陕区委旧址
在书店街与西大街交叉口的西南角,有一座没有门头、没有牌匾的两层小楼。它青砖白缝、小瓦盖顶,暗红色的木格门窗写满了沧桑……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安静的小楼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这座小楼就是中共豫陕区委旧址。它是河南最早建立的党的领导机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和发展革命运动的总指挥部,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走近小楼,东侧外墙一块刻着“中共豫陕区委旧址”字样的黑色石碑映入眼帘。
走进楼内,内部空间并不大,上下两层也不过三四十平方米,仅一人宽的深红色木质楼梯通向二楼。记者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来到二楼,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珍贵老照片和旧文件,将时光拉回到那个革命年代。
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科科长吴江向记者介绍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封作为当时河南的省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前沿阵地,在党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就派遣共产党员到开封开展革命活动,开封成为党领导河南工运、农运、军运、学运的中心。
1925年5月起,党相继派中央特派员唐际盛、王若飞等一批党员骨干来到开封。在领导人民开展反帝斗争的同时,着手建立地方党团组织。1925年9月,王若飞出席中共中央第四届二次扩大会议,汇报了河南的工作情况。中共中央根据河南、陕西的形势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提出“应迅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区委,整理各级党组织”。
1925 年10月中旬,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简称豫陕区委)成立,这是河南最早建立的党的领导机关。王若飞任书记,隶属中共中央领导,同时接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指导。
中共豫陕区除了领导河南、陕西两省党组织外,还领导江苏、安徽部分地区的党组织,下辖3个地委、7个特别支部、10多个支部,党员200多人。起初,中共豫陕区委机关设在郑州操场街,不久即迁往开封西大街这幢小楼办公。从此,这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和发展革命运动的总指挥部。
“中共豫陕区委是中共四大后党中央直接领导的五大区委之一,也是党在河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最高领导机构。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刊物《中州评论》,也在这里编辑、出版,传播马克思主义……”吴江对记者说。
1925年8月,党的早期著名理论家萧楚女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到开封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省立一师教师,实际担负着党的宣传工作。萧楚女一到开封,便奔波于工厂、学校,深入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进行社会调查,宣传革命道理。晚上,萧楚女便在这座小楼昏暗的灯光下撰写文章。萧楚女的演讲旗帜鲜明、立意深刻,富有战斗力;其文章笔锋犀利、论述透彻、结构严谨、成文迅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1925年9月1日,一个崭新的战斗刊物《中州评论》在开封创刊,发行通讯处就设在南书店街23号的河南书店。作为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刊物,《中州评论》成为中共豫陕区委机关刊物,是党指导河南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
1925年夏,时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的岳维峻政治上逐渐反共,国民党右派伺机大肆活动。戴季陶公开抛出攻击马克思主义、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和中国国民党》。为此,萧楚女针锋相对撰写了《国民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开封印刷出版并发行全国各地。王若飞也在《中州评论》发表《国民党右派的捣乱》等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谋,指导河南的革命运动。
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在中共豫陕区委的领导下,河南革命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豫陕区委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开办党训练班,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革命主张,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革命力量。王若飞多次在这里会见在各地从事工人、农民、青年运动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在中共豫陕区委的领导下,进步社团纷纷建立,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他们动员、领导河南人民反对北洋政府的关税会议,支持反奉战争,组织群众声援首都革命,召开河南省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成立河南女界联合会,成立青年协社统一领导全省青年运动,出版《河南青年》。1926年,委派郭绍义等29人,到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陆续返回河南各地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年初,豫陕区委领导的党员已经发展到700余人,在全国排第四位。当时,党中央对王若飞在河南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1926年8月,为适应革命发展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豫陕区委,分别建立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共陕区执行委员会,中共豫陕区委完成了历史使命。“虽然中共豫陕区委在开封不足一年,但为河南发展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吴江说。
1998年4月,西大街道路拓宽改造,我市参照北京、西安对文物“易地复原”的经验,并征得省文物局同意,决定重建豫陕区委机关旧址。当年5月,豫陕区委机关旧址整体落架,结合书店街街道扩宽,位于西大街3号的这座革命旧址在东南方向易地重建。
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座建筑,感受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潮。(全媒体记者:康冀楠;实习生:崔禹尧 文/图)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