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 牵线搭桥 杞县以“保姆式”服务打造“家门口就业圈”

开封手机报 03-14 23:06 责编:陶宋之 我要分享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汪少冲 通讯员司利强 叶中琳报道 “看到家门口企业‘保姆式’服务招工,条件待遇又这么好,我决定在‘家门口’打工。”2月24日,杞县产业集聚区星城湾社区居民邢兰拿着奇龙食品厂的招工表,笑着对记者说,“打工近20年,我去过上海、浙江、深圳,进过电子厂、服装厂、食品厂……日子在漂泊中一晃而过,也没混出个名堂,凉了孩子的心,淡了夫妻感情。”春节过后,杞县越来越多像邢兰这样的返乡人员留在家门口就业,到杞县150多家上规模企业应聘的本地人络绎不绝。这新一轮家门口就业热潮与杞县“保姆式”服务、打造“家门口就业圈”密不可分。

  “春节回来过年,发现家乡变化很大,集聚区发展得很好很快。像我这样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能在家乡获得发展机会,很高兴。”在河南省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正在填写招工表的袁洼社区居民李如意兴奋地说,“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是我的梦想。”

  杞县产业集聚区主动靠前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招工困难和需求,积极开辟“线上线下”求职渠道,发放企业用工指南等,主动作为,牵线搭桥,在帮助企业招工的同时帮助辖区务工人员找工作。

  “一周时间,我们收到简历100多份,招聘符合用工条件的80多人上岗。我相信,通过集聚区的宣传,会有更多本地人来应聘。”海澜之家圣凯诺服饰公司负责人陈巍信心满满。

  圣凯诺服饰生产车间门口设置有消毒区,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品一应俱全;生产车间里,整条流水线开足马力,裁布机、缝纫机、熨烫机、钉扣机等忙个不停;20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争分夺秒加紧生产,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里岗社区居民张彩霞外出打拼5年,春节后,她选择留在家乡,凭借过硬的制衣技术,在圣凯诺服饰公司找到了满意的岗位。“这里工资待遇和我在江苏服装厂打工差不多,每个月工资有四五千元,包吃住还离家近,照顾孩子和老人都方便。相比之下,还是‘家门口’打工好!”张彩霞说。

  杞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说:“当前是企业复工的关键时期,我们紧抓春节返乡有利时机,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对接,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尽可能让更多返乡人员留在杞县、留在家乡,打造‘家门口就业圈’,真正搭起企业和群众就业的‘连心桥’,力促复工复产和群众就业增收双赢”。

  截至目前,杞县上规模企业有就业岗位4万余个,线上线下收到用工简历2.6万余份,已有1.2万余人录用上岗。仅杞县产业集聚区的56家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连续举办两场线上专场招聘会,收到求职简历1900多份,1500多名杞县籍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