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护航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风清气正 ——2020年以来开封市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推动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纪实之三

开封手机报 12-12 07:12 责编:kfsjb_wg 我要分享

  77.jpg

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开展督导案件办理工作。资料图片 谢恒摄

res01_attpic.jpg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专项整治督导组到区建设局实地查看近年来招投标项目资料。  资料图片 李慧娟摄


全媒体记者 张李珊 通讯员 张伟弟

  “当即决定采取雷霆手段,抓了个现行!”9月18日,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三评标室内,开封某续建配套改造项目2020年度工程进行招标评标工作中,评标专家王某悄悄从袜子里抽出一张打印有投标公司名单的纸条,私自传递,涉嫌投标串标。经上报,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果断行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违规的评标专家委员会7名成员进行突审。经讯问得知,因受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指使,王某准备在投标过程中联合其他专家进行串通评标。目前该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收缴冻结涉案资金600余万元,腐恶的利益链条被斩断。这是开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切实成效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十届省纪委五次全会先后对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腐败问题整治作出安排。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涉及面广、资金密集,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纪委、省纪委及市委工作部署,根治影响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和恶性瘤,市纪委监委先后查处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原主任李德彬、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原副局长梁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总经理孟连忠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职务违法案件。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排名全省第一,助推营商环境综合评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是全市净化经济、政治生态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在坚强的组织领导。我市建立了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行业监管部门、各县区参加的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从全市纪检监察、公安经侦、行政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设综合保障组、政策指导组和3个信息核查组。督促各县区和整治范围涉及单位成立专门工作机构46个。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市专项整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卢志军明确要求“加大打击招投标领域乱象治理力度,深挖根源、严肃处理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彻底清理该领域的乱象”,部署制订工作方案、召集工作推进会议、指导重点案件查办。

  同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立体作战”工作格局。纪检监察机关着重组织协调,查处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着重把握证据标准,指导侦查工作;公安机关着重查处招投标领域中的串通投标犯罪行为;行政监督(执法)部门着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性质认定和行政处罚。

  理顺工作机制确保任务落实

  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是权力寻租的高发区,也是腐败问题的重灾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有的滥用职权、索贿受贿,有的内外串通、插手干预。在他们的庇护下,不法商人受利益驱动,采取大规模借用资质、操纵代理机构、买通公职人员、威胁恫吓合法投标企业等不法手段使项目“明招暗定”,然后转手高价倒卖,攫取非法所得,垄断招投标市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营商环境。

  2012年以来,甲某犯罪团伙长期租赁相关公司资质,采取在业内围标业务、买通相关人员、收取围串标服务费、转手高价卖标等方式,频繁实施串标投标、转包卖标等违法犯罪行为,涉及美丽乡村、校舍改造、乡村道路等多领域,涉嫌串投标项目75个、总额1亿余元,犯罪行为时间长、涵盖领域广、标的额度大,社会影响恶劣。开封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力推动、重拳出击、高压震慑,统筹协调公安机关抓获并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17人,收缴冻结涉案资金796.15万元,涉及国家公职人员已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环境的乱象进一步肃清。

  正本清源。为确保专项整治目标明确、打击精准,彻底清除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和恶性瘤,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各行业监管部门,采取查看资料、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市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摸清招投标市场存在的乱象和根源。

  10月29日,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卢志军强调“要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职责分工、工作措施,形成了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公安机关一线打击、行政监督(执法)部门协调配合、县区同步推进的“四级联动”综合整治工作体系。

  梳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举报渠道。建立“举报线索台账”“问题线索转办督办台账”,及时汇总各部门数据;建立责任单位联络员制度,实行工作日例会、周(月)报送、阶段性总结报告制度,全面掌握系统治理工作进度;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交反馈、线索办理督导、一案双专班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效。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整治效果

  “做好问题线索筛查处置工作,确保专项整治开好局。”在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市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张萌看来,问题线索千头万绪,“理清头绪、突出重点、把握特点”是高质高效办理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的“第一关”。

  通过分析大量问题线索材料发现,串标围标、转包卖标等突出问题呈现家族式繁衍特点,企图以亲属名义掩盖犯罪,实施团伙作案、集体分赃,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终难逃罪责。

  2017年以来,乙某组织其儿子、儿媳等人,通过借用投标资质、设立银行账户、代交投标保证金、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大肆进行串通投标、转包卖标活动,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犯罪团伙骨干成员均为近亲属关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呈现家族式分布特点。经筛查,该团伙涉嫌串通投标项目33个,已查实11个,涉案金额高达9607万元,现已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纪检监察机关对该团伙涉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进行深入查处。自作聪明的“伎俩”“把戏”被彻底拆穿。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做实做细问题线索筛查和移交工作。从交易项目基础信息入手,通过对围标串标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在实战中总结出了MAC码同一、标书雷同、保证金走向、工程款结算、中标及出现频率分析等有效方法,科学运用“多维度筛选+大数据分析”方法,开发“招投标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类罪模型”软件,对疑似问题进行筛选比对,再组织人员通过查询印证银行、工商等相关信息,精准锁定问题线索和相关人员,经联席会议审核后,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查办。“目前,已向市公安局等5个单位移交集团性问题线索4批49件,从反馈情况看,移交线索精准、证据扎实有力。”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俊生说。

  在市纪委监委综合统筹下,截至目前已组织对市本级5178个项目、8248个标段、总金额309亿元,涉及10个县区、279个招标人、1万余个投标人、322家招标代理机构的问题线索进行了筛查。

  凝聚整体合力

  形成长效机制

  深挖彻查招投标领域违法腐败问题,开封市纪委监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又推动形成常态长效。

  落实“三单四定工作法”。自查阶段采取“通知+两单”办法,明确工作清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以任务交办单形式向全市25家责任单位进行集中交办;问题线索办理启动案件信息登记备案工作机制,掌握案件进度、梳理整改清单、推动案件进展;对已立案的每起案件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定举措,对案件“三必查”情况逐案筛查,及时发现并移交其他涉案主体问题线索,畅通刑事与行政处罚衔接、贯通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线索移送、处罚协调机制,确保违法人员“全部落网”、违法所得“颗粒归仓”。

  结合案件办理,会同市公、检、法联合制发《关于办理串通投标案件的指导意见》《办理串通投标案件的取证指引》等文件,明确办案标准,加强沟通协调,尤其是案件查办的移交、侦查、公诉、审判、赃款收缴等环节,做到“查、捕、诉、判”无缝对接、畅通无阻;会同行政监管部门制定“招投标领域行政处罚清单”,形成招投标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置贯通机制并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已对公职人员立案10人,留置3人;公安机关已立案

   107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56人,追缴冻结违法所得等涉案资金3300余万元,21名涉嫌串通投标犯罪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为服务保障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一手抓严厉打击,一手抓积极防治,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创新模式、规范管理、确保实效。”据市监委委员、市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宗永恒介绍,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关键在补全漏洞、形成长效。目前开封依托互联网技术上线的“不见面”开标模式,有效规避了串标围标风险,实现了评标“不同室”、保函“在线开”、业务“掌上办”。

  不仅要铁拳出击、严肃查处,还要做实“后半篇文章”,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市公管办结合专项整治要求,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交易市场各主体行为,先后对21家违规违纪代理机构处以通报批评、暂停业务、纳入失信惩戒名单等处理。成立督办专班,定期实地督导和“点穴式”督查,通过数据收集校对,研判数据变动原因,严防遗漏涉案人员和项目,形成常态、形成长效。

  “专项整治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质疑和投诉率均大幅下降。下一步,专项整治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紧盯串通投标案件中涉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插手干预、吃拿卡要、索贿受贿、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开展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在专项整治中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的行为及时追责问责,切实强化监督保障,铁拳护航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风清气正。”卢志军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