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新时代县域治理样板

开封手机报 12-08 23:27 责编:陶宋之 我要分享

0.jpg

昔日沙丘遍布、土地贫瘠的兰考县张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梦里张庄”不是梦。资料图片

2.jpg

日新月异的兰考。全媒体记者 鲁杰 摄

  “祝贺我县荣登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榜单!”近日,兰考县连续两年入围“百强”的消息引爆了该县各个工作群,大家在争相祝贺的同时,也为兰考县县域经济突飞猛进感到振奋。

  从贫困县到投资潜力百强县,从率先脱贫到喜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这不仅是兰考87万干群拼搏奋斗的结果,更是该县在“十三五”期间弘扬“三股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要求的结果。该县根据自身特色不断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逐渐形成具有典型经验的“产业集群”模式和“普惠金融”模式。

  打造“产业集群”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临街打造提升古色古香的建筑,家家门口挂着不同样式的招牌旗帜,和不时飘出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弹奏的天籁之音,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近几年,借助发展的春风,徐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乐器产业村,仅村里从事乐器生产的作坊和企业就有82家,从业人员500余人,产值1.2亿元,乐器生产还带起乡村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徐场村是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该县三产融合、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发展的见证,更是该县创新“产业集群”模式、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

  该县以强县富民为主线,把发展产业作为强县之基、富民之本,摒弃产业转移路径依赖,深入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本地优势,持续培育壮大兰考特色产业体系,目前城乡统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针对兰考木制品产业基础,通过研判房地产和消费变化,该县确定“品牌家居”产业发展定位,制定规划、整合资源、系统推进。在产业集聚区,突出强县功能,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大家居联盟产业园项目,欧派、曲美等6家上市企业陆续投产运营,TATA、立邦等龙头企业顺利投产,家居产业龙头集群初见成效;在乡镇,围绕就业,突出产业配套、链条延伸,规划提升6家乡镇专业园区;在农村,立足富民,突出前端供应和加工,大力发展群创产业,全县家居及木制品行业产值达300亿元。

  针对农业大而不强不优的特点,兰考县确定了以畜牧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5~7年时间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品牌的思路,引进正大集团、北京首农、禾丰牧业、青青草原、华润五丰、田园牧歌、中科华构等龙头企业,鸡鸭牛羊驴和饲草“5+1”畜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探索“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产业带富模式,畜牧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有效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围绕“无废城市”创建,一体化推进垃圾减量、清扫、储运、处理,该县依托光大国际、沐桐环保、万华禾香等推进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全利用,获批“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围绕智能制造,建设兰考科技园,富士康环保包装项目、智能手机盖板玻璃项目投产达效,本地务工就业率75%以上;以焦裕禄干部学院、兰考三农学院为引领,做强文旅培训产业,建业红天地、兰阳古镇、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

  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该县探索出以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研发机构、培育特色品牌、培训音乐人才、打造特色小镇为主要内容的兰考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构建模式。

  徐场村家庭式作坊,已经成为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的创新扩散源和产业孵化园,当原有的家庭式作坊满足不了市场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搬迁到民族乐器工业园区标准车间进行标准化生产。堌阳镇规划建设占地1080亩的民族乐器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入驻规上企业17家。该县注重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与音乐学院签订乐器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兰考民族乐器研究所,建立兰考民族乐器产品品质等级体系、质量检验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及产品层次,打造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由政府出资引导民族乐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由政府出资举办古筝、古琴免费培训班,培训音乐人才。通过举办民族乐器论坛、发布会、大型音乐会、学术交流会等一系列的大型推广活动,提高了村民的音乐素质,丰富民族乐器之乡的文化内涵,提升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知名度,向行业推介兰考品牌。以堌阳民族乐器业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乐器小镇,形成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品牌集聚、大数据集聚、资本集聚,努力成为“匠人原乡,大师部落”,提升民族乐器产地的品牌形象。

  该县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持续开展城市综合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清、树绿、干净、有序的城乡面貌更具质感。以改革发展为动力,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系统谋划了“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县域改革体系,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释放。

  夯实“普惠金融” 让“金融活水”滋润县域经济

  “县域改革发展,支点在金融,发力点在金融。”该县金融工作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普惠金融”春风,兰考县切实改善了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为稳定脱贫奔小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12月26日,“普惠金融”的劲风吹到这个小县城。作为县域这个最小单元,“普惠金融”在解决农村金融供给“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中起到关键作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落户兰考,让这个因焦裕禄精神发源地而颇受关注的小县城,再次汇聚人们关注的目光。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兰考干群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更快、更稳。该县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不断加大先行改革和创新示范力度,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痛点和顽疾,“普”“惠”并重,“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从“个人、农户、村庄”三个维度,确立“三个100%全覆盖”目标,初步探索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找到了普惠金融落地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取得积极成效。

  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该县探索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建设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模式。

  “一平台”,即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综合平台。针对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中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风控难等问题,运用数字技术,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普惠通”App,对接各类金融服务资源,实现金融服务的“触手可及”“人人均享”,使农村地区群众真正享受到数字金融的红利。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主要由银行网点和惠农支付点提供,但银行网点建设成本高、覆盖率低,只有乡镇政府所在地才有银行的网点,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村群众的金融需求;而村级的惠农支付点多局限于开展支付、取现业务,功能较为单一。兰考试验区探索将普惠金融内嵌于县、乡、村三级的便民服务体系,将村服务站建在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台,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明确主办银行(农业银行、中原银行、县农商行),提供“4+X”服务:“4”即基础金融服务,包括小额现金存取、支付缴费、惠农补贴查询、社保费缴纳等;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协助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核实、更新等工作;贷款推荐和协助贷后管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对本村村民情况熟悉了解的优势,协助银行筛选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催收贷款等;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开展金融政策、业务、知识宣传教育,推广应用数字金融,接受金融消费投诉;“X”即各主办银行提供的特色金融服务。

  金融活,经济活。该县按照“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工作思路,组建金融扶贫“1+1+1+2”(单位一把手、主抓副职、业务科长和两名业务骨干)专职金融扶贫队伍,制定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将政策要点、办理程序传导至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一户一卡,普及金融扶贫政策、贷款产品和贷款用途,广泛动员群众通过金融扶持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利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大数据比对,通过数据运算,确保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应贷尽贷”。

  记者也从兰考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兰考县财政收入25.2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98.43%。今年1~5月份,全县财政收入11.268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增速居省直管县第5位。(全媒体记者:鲁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