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杭州文旅兴 融合发展论古今

  编者按:11月8日下午,由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主办,开封市文广旅局、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旅体局、绍兴市文广旅体局协办的“新时代背景下两宋文旅融合发展分论坛”在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举行,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和开封、杭州两市专家学者与会。在分论坛现场,记者分别对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采访,他们分别就新时代背景下两宋文旅融合发展陈述了他们的观点。

1.jpg

  学会思考文化的“得”与“失”——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两宋论坛组委会主任张大卫

  曾任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如今担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两宋论坛组委会主任的张大卫,对杭州、开封乃至河南、浙江近年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非常清楚。

  张大卫说,大家的发言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河南的同志、杭州的同志聚集一堂,共商振兴两地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给他带来很多新发现、新感觉、新感动、新震撼。

  说到开封、杭州两地的优势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张大卫说,杭州人比较谦虚,一直说南宋从北宋传承了很多文化精神,包括社会习惯,很多是从开封北宋传过来的,这也是历史事实。但值得我们开封人、河南人思考的是:北宋南迁到南宋以后,北宋丢掉了什么?遗失了什么?比如说人文精神、重商社会氛围,还有包容的文化特质等我们是不是丢掉了。黄河带来的灾害、战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苦难,中原地区几百年、上千年的苦难史,南方比较富庶,对传统文化传承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琢磨。我们在讨论南宋和北宋的时候,来自中原地区的学者要更多地去思考我们的人文精神、社会传统、文化品格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中原地区落后这个问题。我们看河南名人名录、整理河南大家的时候,很难再找到北宋南迁以后这些人在中原活动的历史记录,但杭州人说起当地的文化名人却如数家珍,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

2.jpg

  不断学习让杭州做得更好——访杭州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赵弘中

  温文尔雅、谦逊理性是杭州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赵弘中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在接受采访时,他一再说出“向开封学习”这句话,不是谦辞,而是有感而发。赵弘中真诚地告诉记者,其实杭州向开封、河南学习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已经学习了1000多年,一直学习到现在。杭州从学习中收益、从学习中得到发展。

  赵弘中说,北宋、南宋文化交流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将两宋文化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更重要。当今,杭州很多文化产业的业态、模式可能是从河南传过来的,但电商、跨境电商包括电子支付概念多来自于杭州,杭州在科技、新业态、新技术方面的创新成为如今杭州的产业优势。在学了1000多年之后,杭州发展的速度突然之间就快起来了。“我们传承了北宋基因、南宋基因,发展到现在,杭州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乐土。近几年,杭州实施的人才战略吸引了大量大学生来创业。到去年为止,杭州外来人口净增长55万,预计今年外来人口增长超过70万。今年,海外留学人才在国内有3个城市留住人才最多,那就是北京、上海、杭州。这几年,杭州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得益于我们多年来的学习。”赵弘中说。

  谈到两宋携手文旅融合共同发展的话题,赵弘中说,文化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传播生活方式。因此,挖掘和传播宋式优雅品质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从历史角度来讲,我们现在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变局,因此,我们现在更有必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jpg

  变城市“净负资产”为“正向资产”——访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耿明斋

  作为两宋论坛最早的参与者,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耿明斋对于两宋交流有深刻认识。就古城建设和发展来说,他有很深的研究。

  耿明斋说,他一直在琢磨文化挖掘与古都现代化这个问题。放眼全球,越是古代文明发达的地方,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显得落伍,这个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日本,唐代的奈良是大阪边上的古城,而如今奈良的经济发达程度远不及大阪,京都虽然在日本国内是一座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远不及东京。中国和西方国家也有一些类似案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现代化对古都来讲又意味着什么?耿明斋说,从古都的结构来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城市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包围,人员结构无非是官僚体系的成员、大量驻军,服务于这些驻军和官僚阶层的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还有他们家的佣人、仆人。就文化特点来讲,可能会留下一些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留存,更多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是价值观层面,比如说典型的官本位、主仆关系、等级关系、小富即安思想等。从价值观层面上讲,这是古都现代化的一个“净负资产”。就古都自身来讲,这又是阻碍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元素。可以说,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对古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挤压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呢?耿明斋认为,古都文明、古都文化里毕竟含有一些可以成为现代化的“正向资产”,成为现代化推动的元素,我们要将其用现代化手段以一定形态再现出来让其变成可以欣赏的对象,这就成就了旅游产业,也会成就更多产业。杭州将城市文化分领域、分层次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的做法非常值得开封学习。

4.jpg

  以数字化平台促文旅融合——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预算工委副主任张玉民

  作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预算工委副主任,张玉民在省内外调研和他所从事的工作中,对城市发展颇有研究,也思考多多。开发升级数字化平台、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提升是他近年一直研究的课题。

  张玉民说,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我们出行有“携程”“同城”,旅游有“途牛”“去哪儿”,公共服务不断走向市场化和信息化。多方面的功能集中在大数据应用平台上,便于文化弘扬和旅游品质提升,也更便于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

  张玉民认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然选择,是一种潮流、趋势。如今,百姓越来越追求旅游场景的体验,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看民俗、听历史、品文化成为游客的向往,只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不够,还要有历史感、穿越感、体验感。比如大相国寺的梵乐,如果通过现在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包括5G、VR、AR等技术,让游客“切身”体验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相信旅游者肯定会流连忘返。

  “文旅融合后怎样适应数字时代,换句话说就是文化、旅游、数字技术如何融合,这是目前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张玉民说,广泛运用VR、AR、5G等技术,创造出更多、更优质、更个性化、虚拟的现实场景和数字博物馆,在这方面,“网上游故宫”“网上游敦煌”做得非常好。抖音、快手、短视频虽短,却很有吸引力,传播性很强,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另外,打造集成化、全方位的文旅结合服务平台,把吃、住、行与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融为一体,我们的文化就能得到更大供养,旅游业就能提质、增效、发展。

5.jpg

  以史为鉴 加快文旅融合步伐——访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永苏

  “文化繁荣与否是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风向标。如今,我国的文化旅游事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成果凸显。回顾两宋历史并以史为鉴,加快两宋文旅融合步伐,我们的文旅融合才能奋发有为、前景光明。”谈到以古鉴今促文旅发展的话题时,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永苏如是说。

  王永苏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研究历史是为了今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不断反观历史,我们才能够收益多多。说到两宋时期,大家谈繁荣昌盛的多、好的一面多,说它存在问题、灭亡原因的少。其实,两宋灭亡的原因、不好的那一面恰恰是给我们启示和警示的地方。

  王永苏说,谈到两宋,无论是开封也好、杭州也好,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文化的融合繁荣、人民生活的高雅,还有人说当时宋朝的GDP占世界的50%,但是两宋也有问题的一面,那就是缺乏危机感、紧迫感,更没有一套体制机制调动积极因素。古代的人创造神来约束人,后来人们对神不是那么笃信了,因此就缺少了敬畏之心,政治、军事等方面就出现问题了,所以才导致了两宋的灭亡。对于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形势,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但同时也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只有增强危机意识,我们才不会沉浸于沾沾自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一套像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不但奖掖成功者,也让竞争失败者和弱势群体获得足够的幸福感,那么离我们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时候就不远了。

6.jpg

  在提升游客幸福指数上下功夫——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宋丙涛教授

  文旅融合应该怎么“融”?宋丙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术界有一种理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一定量之后,人们的幸福感就会降低,GDP再进一步增长,也不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因此,未雨绸缪,把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类幸福的心理结合起来发展,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宋丙涛告诉记者,上周他在深圳做了一个课题,就是有关城市文明课题。在做这个课题时,他就意识到,深圳下一步是不是应该在城市文明上要有所动作。面对产业转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就是要做些跟人的心理、幸福感相关的产业,而文旅产业就是其中一个,体育产业也是。文旅产业为什么说能够带给人类幸福感呢?因为它有参与度。只有把历史遗产、文化和产业、消费结合起来,把文化遗产“不动”的性质和今天数字“动”的特质结合起来,我们的文旅产业才能做活,才能做得让游客流连忘返。这跟过去单纯的市场经济发展思路有相当大的不同。

  宋丙涛说,他研究经济学,所以对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文旅产业确实有其经济特征,但这个产业的经济特征是有着公共经济特征的。人类的发展本身实际上也有两种特征,一个是基因特征,另一个是文化特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在这两个特征共同作用和相互交融下发展起来的。北宋南宋从农到商、从文到武进行了探索,可能不成功,但是对今天的文化产业来说却带来了诸多启发。如果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差异,和产业相关就是家庭,在我们设计文旅产业的时候怎样把家庭设计进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7.jpg

  生活和艺术结合才能使文化得以表达——访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浙江省休闲学会副秘书长周永广

  旅游实际上就是对自然之美的品味、对人文之美的评鉴!这是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浙江省休闲学会副秘书长周永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让记者记忆尤深。

  周永广认为,怎样才能让一个破败且没有古味的村落有古味道,而且开发商能够把看似不可能的古村落改造成一个盈利的酒店,这种现象和背后的逻辑,让我们深受启发。这说明,东方式的审美、东方式的生活现在慢慢兴起了,这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谈到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衍生品,周永广还向记者谈了一件事。在杭州市场上,去年“双11”期间,卖得最好的丝巾名叫《瑞鹤图》,上面的图案就取自北宋宋徽宗赵佶的同名作品。对于杭州而言,只要把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稍微梳理一下,我们就能够获得巨大的产业灵感。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主要来自3次南迁,第一次是在西晋变东晋的关口,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从山东搬到绍兴。第二次南迁是在唐代,晚唐的时候有一个吴越国的诸侯国在搞灭佛运动,使得佛教人士纷纷逃到杭州,因此使得杭州城里里外外全是寺庙。第三次就是宋室南迁,这个大家说得比较多。历史上的这三次南迁,给浙江文化带来了提升,宋室南迁,官员到临安,孔氏家族到衢州,遗留下了大量的高门大户,南宋的科举使得这些姓氏有了极大的繁荣,儒家文化也在江南复兴。但是,杭州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在艺术中生活,在生活中追求艺术”,只有这两者紧密结合,我们的文化旅游才能够真正得以融合,只靠寺庙、只靠文化都无法完整地使文化得以表达。

8.jpg

  以文旅融合方式经营城市——访浙江诚邦设计集团副院长杨凤影

  学会经营城市,是浙江诚邦设计集团副院长杨凤影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一个概念。

  杨凤影认为,文旅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带来动能和变化。听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发言,都说宋文化是非常兴旺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一位专门研究宋学的专家说,宋文化兴盛的原因在于宋朝士大夫阶层文化受到市民阶层文化的冲击。比如说是从宋开始,对诗词文化包括欧阳修写的《牡丹记》等,在宋以前士大夫阶层是不会对市井文化过多关注的。但到了北宋就不一样,宋词来源于市民生活,欧阳修也是第一个对碑文、铭文进行整理,才写成了《集古录》,也是对一直在当时市井中传播的文化印记进行梳理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文化是基于士大夫阶层对市井文化的冲击产生的焦虑才兴起的。根据杨凤影的理解,现在文旅融合的兴起是基于我们对诗和远方、对现有生活的焦虑,才提到文旅融合,才设法在文旅未来的发展中增添新动能的。在这样新动能的要求下,我们对未来整个城市生活的空间会提出一些新的空间主张和要求。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提到的那样,杭州在整个层次发展过程中,正是基于杭州比较空灵的文化基因对于未来整个城市的营造当中带来的变化。

  谈到未来经营城市的路径 ,杨凤影说:“文旅融合首先是基于本身的文化基因,但它的发展还要基于外部的需求,尽管未来的文旅融合会成为整个美好生活的新常态,但是就整个市场导入会引导我们的文化旅游走向新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经营城市。毕竟,在我们的想象中,未来的文旅融合生活,就是为了改造整个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全媒体记者:田宏杰;摄影:李俊生)

责编:陶宋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