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架起服务选民的“连心桥”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正星 实习生 刘清晨 通讯员 张嫣沛
“咱小区的问题,当然是去找人大代表反映了……”有事找代表,是凤凰台辖区很多居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金水区人大常委会凤凰台街道工委以密切代表、选民“双联系”为根本,依托代表联络站,创新服务选民机制,架起了一座服务选民的“连心桥”。
建设履职之所,为代表助推发展“拓展平台”
身在凤凰台街道辖区,时常可以看到头戴小红帽、胸带视察证的代表身影,他们有时带头摆放不够整齐的共享单车,有时在小区里时走时看,边走边记,还不时和路过的群众交谈,这些活跃于群众间的身影,是人大代表助推街道发展的一个缩影。
让辖区的人大代表更好地助推区、街道发展,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有自己的妙招:定期联系代表,做到上下联动,以“双联”促提升。
每月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和代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跟进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帮助解决代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让代表履职无“后顾之忧”。同时,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我为‘十四五’规划献良策、做贡献主题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争当出彩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为贫困学子送去助学金,定期开展青少年安全知识讲座,“走进民法典”系列宣讲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密切了街道人大工委与代表、选民之间的关系,也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生动实践。
建设学习之园,为代表履职尽责“充电加油”
代表联络站是代表互相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服务选民的有效平台。
议事厅、接待室、报告厅、翰墨堂……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置有24个功能馆室、8项服务内容,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为代表学习提供了良好保障。同时,将区、街人大工作网络向社区延伸,向楼院拓展,按照代表行业特点和区域分布,建设6个社区代表联络站,统一设置代表议事厅、代表接待室、图书阅览室和代表活动室。在6个社区代表联络站配备联络员,依托54名三级网格长,设立民情联络员,协助驻站代表开展活动、服务选民,做到了代表服务选民全覆盖、收集社情民意全天候。
此外,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代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提供服务。在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每周推送人大业务知识、时事政策信息;借助联络站有声图书馆,让代表随时随地进行掌上阅读和学习。在线下,通过各代表联络站,采取每月一主题的形式,组织驻站代表学习讨论、共同提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建设聚心之家,为代表服务选民“牵线搭桥”
限定时间回复,是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办理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自我要求。
在每一个联络站里,都有一个小小的公示栏,里面公示着每一个群众反映事项的办理进度,也展示着代表履职为民的颗颗红心。
“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的实效,来自于代表为民代言的一次次回复和解决,来自于群众在一次次小事中积累出的信任”。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立伟如是说。
凤凰台街道人大工委建立“预约式服务”“定点式接待”“组团式办理”的特色代表联系服务选民模式,形成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的闭环式效应。
其中,“组团式办理”引人瞩目,即建立代表接待选民的多维度服务体系。在网格层面,设立民情联络员,协助代表日常收集社情民意;在社区层面,明确社区负责人为联络员,协助驻站代表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在街道层面,为了避免“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流于形式,街道工委根据社区民情联络员收集反馈的问题,每季度挑选反映问题较多的社区,组织三到五名代表和办事处的相关职能部门集中接待选民,一起处理解决选民提出的问题。能解答的就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会后转办,及时给代表和选民答复处理结果。通过开展“零距离”沟通和“组团式”服务,不仅有效提高接待选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