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淮河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正星 通讯员 胡明山
极目远望,岸坡长满了绿草,岸上香樟、栾树、红叶石楠长势喜人,罗山县淮河东岸的“淮河春澜”诠释着淮河两岸的变化。
“作为罗山县林茶局的工作人员,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地方从杂草丛生的河滩到绿盖叠翠的游园的转变,感到我们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信阳市人大代表郭利青激动的说。
日前,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带领由部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沿淮河开展“五级人大代表淮河行”视察活动,用脚步“丈量”淮河,用“心灵”体察发展。
实地走访,体察淮河两岸“变化”
在息县谯楼办事处淮河生态廊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栏引人注目。走进生态廊道,顿时倍感凉爽。“这个廊道有7500多亩,种植银杏、柳树、水杉、栾树、红枫等10多个品种40多万棵树,是一个集生态经济、旅游观光、岸线防护等于一体的国家储备林带。”谯楼办事处的负责人介绍,通过生态治理,淮河两岸风光锦绣。
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信阳作为三个核心城市之一,“一山一河”两大战略规划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此为契机,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加快推进,该工程以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惠及息县、淮滨县、潢川县126万人。
“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不仅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有效涵养水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提供重要支撑,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殷殷嘱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代表们希望当地政府把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生态保护是前提,高质量发展是注脚,淮滨港是推动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个缩影。淮滨港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港,坐拥淮河主航道,承东启西、连南贯北,通联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区,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淮滨县立足实际,努力打造河南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豫货出海大窗口,淮滨港成为了推动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个缩影。
保护好生态的同时,沿淮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犹如一颗种子,深深的扎根在信阳大地上。
在淮滨县期思镇五一村,500亩芡实连成一片,虽然刚采收过,但水面上的芡实叶能让人感受到丰收时的盛景。洪香铺村以鸡皮塘沿农场为依托,大力发展芡实、莲藕、紫云英等种植以及食用菌栽培、莲子加工,产业链不断延长。
“发展芡实、莲藕等都是非常适合淮滨县的生态农业,对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是个好路子。”代表们对当地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
从生态保护起步,到高质量发展注脚......通过视察活动,代表们不仅看到了淮河两岸生态保护、河砂管理、农田水利、防汛减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看到了沿淮各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更看到了沿淮人民不屈不挠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用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贵品质。
建言献策,打造高质量“幸福河”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视察活动结束后,代表们积极履职,为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建议,“保险公司可以推出针对旱涝灾害的保险产品,减少被保险人因突发洪涝灾害导致的家庭返贫问题。”
“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运维所需资金量较大,县区和乡镇财政难以承担。”市人大代表卢冉冉说,“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方式筹集建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制定淮河保护法十分必要。”市人大代表陈大洪建议,“应大力推进淮河流域立法工作,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应大力总结宣传弘扬淮河文化,建议市级层面统筹各县区淮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
……
一条条建议,倾注着思考和真情,承载着对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盼。视察结束后,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视察情况和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审议意见,交由市政府办理。
“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刻理解推动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信阳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的重要意义,在推动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扛起更重的担子,以实际行动作出人大应有的贡献,齐心协力把淮河建设成为推动流域内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幸福河’”,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