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工区:为基层治理插上“数字翅膀”
《 河南日报 》( 2025年03月08日 第 03 版)
(上接第二版)
截至目前,西工区通过“智慧西工”平台处理基层事务9.6万件,办结率99.72%,已初步构建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聚焦关切惠及民生
送来用心贴心“及时雨”
养老服务是社区构建服务体系的“大课题”。作为“智慧西工”功能场景的组成部分,西工区智慧养老平台汇聚30余家养老服务场所、20余项服务内容、60余家第三方社会资源数据,构建了一套操作简便、服务精细的一站式点单派单系统,送餐、助浴、陪诊等服务“一呼即应”。
“网格员帮我在‘智慧西工’平台上订餐,一日三餐送到家,真是太方便了。”72岁的独居老人赵晓翠说,“智慧西工”平台一键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
西工区以网格化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各类系统资源,精准识别服务对象、转变服务方式,打造“智慧西工”群众服务端口,逐步形成“网格一张网,服务千万家”新格局。
“停车难”一直困扰着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西工区,这一难题正随着“智慧西工”平台的推广应用而得到有效缓解。
当您驾车驶入西工区,只需打开“智慧西工”平台内的智慧停车功能,便可轻松获取周边停车场的详细信息。点击“附近停车场”,屏幕上即刻显示停车场名称、距离、剩余车位数量,以及详细的地址导航,为驾驶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真是太方便了!”来自郑州的游客王怡然兴奋地说,“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实时掌握停车场的动态信息,还能了解到周边的景点、特色商业区和西工的老字号店铺,逛遍西工区变得既轻松又愉快。”
“智慧西工”平台一经推出,便引发各界关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所有部门在线应用的协同办公,平台通过提供在线便民利企政策、办事、查询和反馈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的需求,逐步形成“网格一张网,服务千万家”新格局,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为西工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智慧西工”平台聚焦“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开通12980生活服务热线,实现就医咨询足不出户、智慧就业双向互通、养老呼叫一键响应,以及生活服务线上下单等方方面面。
截至目前,“智慧西工”平台共受理群众下单20000余次,网格员共提供上门帮办服务1400余次,满意率达100%,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足不出户,尽享服务”。
短评
数智相融 为基层赋能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线上精准派单,服务“一呼即应”,网格管理智能高效;基层党委“穿针引线”,热心党员志愿服务,党建引领夯实社会治理“基石”;在智慧屏幕上,风险提示、投诉处理、公共服务信息等一览无余……洛阳西工区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重大部署,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助力千年古都焕发时代新韵,为高效能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强调,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筑牢坚实支撑、创造良好环境。实现高效能治理,就不能回避“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顽疾,再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只有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才能做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
全省有4.6万个村党组织、5200多个社区党组织,激活他们的活力,就扭住了高效能治理的“牛鼻子”。拿出绘“工笔画”的功夫,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能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以高效能治理引领高品质生活。
基层治理的创新,在于制度与人员的“耦合度”;数据赋能的精髓,在于服务民生的“颗粒度”。洛阳西工区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技术工具的堆砌,而是制度优势、组织力量与数字智慧的深度交融。打破“信息烟囱”和“部门壁垒”,持之以恒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准,才能把社区打造成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让基层治理从“物理整合”走向“化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