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运营的“花式突围”(记者调查)
《 河南日报 》( 2024年12月05日 第 08 版)
开往郑州黄河之巅景区的专线车整装待发。本报记者 赵大明 摄
□本报记者 赵大明 康亚飞
11月30日9时过后,停靠在郑州市贾河地铁站C口附近的一辆公交车,陆续迎来三三两两的乘客,其中以老年人为主。车头和车身上,“公交专线”“招手即停”的字样十分醒目。9时30分,公交车准时发车,开往黄河之巅景区。
近年来,像西安、南京等省会城市一样,郑州公交也打破“固定线路、固定站点”的传统,积极探索“文旅专线”“招手即停”“社区接驳”等新模式。实际效果如何?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文旅专线初体验
当天的这趟公交车上有18名乘客。“刷手机时看到这个线路,感觉很方便,就带着家人过来体验一把。”郑州市民胡先生说。胡先生一家人早上7时多从位于高新区的家中出发,乘地铁4号线转2号线,最后坐上了这趟公交专线。
经过20多分钟、12公里的路程,车在黄河之巅景区停下。“这是我第三次跑这周末文旅专线,乘客数量在逐渐增加,上周六我跑了4趟,一共拉了近百人。”公交车长马建民说。
郑州公交工作人员介绍,11月9日,该公司开始试运营这条周末文旅专线。该线路分别于9:30、11:00、14:00、15:30从贾河地铁口发车,途经邙岭大道、西江路、江山路、开元路等路段,10:10、12:00、14:50、16:30从黄河之巅景区返程,“只要向这趟公交车招手,车长就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停车接载乘客,乘客也能够随时随地下车,欣赏沿途的风景”。
不过,该线路目前的乘客仍主要来自固定站点,记者当天并未在沿途遇到招手上车的乘客。“大多数市民对这种方式还不够了解和熟悉,或是抱有观望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推广。我们也希望市民多提建议,然后根据实际需求作出调整。”郑州公交工作人员说。
接驳线路受欢迎
最近一个月来,除了上面提到的文旅专线,郑州公交还开通了一些社区接驳公交线路。以11月18日开通的郑州园田路社区接驳公交为例,该线路运营时间为6:30—9:00、16:30—19:00,途经金冠路、园田路、国基路,串联起沿线13个大型社区、多所学校、大型商超、地铁口、花卉市场、水族市场等。
开通前,郑州公交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到丰庆路地铁站B口处早晚停放电动车数量达3000余辆,多数电动车的车主来自园田路沿线社区。考虑到该路段社区分布密集且间隔小,12米公交车行驶不方便,且常规公交站点设置不能覆盖每个小区,于是采取了8米纯电公交车,不设发车点和固定站,招手即停、按铃即下。“之前我都是骑电动车到地铁站,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还是公交车更加安全、舒适。”乘客刘先生向记者表示。
此外,按照“一校一策”原则,郑州公交还开通了多条校园公交线路。以S303路为例,这条线路将郑州财经学院与地铁2号线串联。以往,学生们出校门后需步行近半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地铁口,现在乘坐公交就能一站式直达。
早在2023年1月,郑州公交便开始尝试推出多条招手即停的“乐购巴士”线路,它们大多数串联社区和商超、社区和地铁口,广受市民欢迎。而在今年11月底,随着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开通运营,郑州公交又新开17条接驳线路。“只有以乘客需求和社区实际情况为依据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填补常规公交的空白。未来郑州公交将持续探索公交地铁双融双促,围绕‘地铁送到站,公交接到家’不断努力。”郑州公交集团宣传部部长张蕾表示。
多样化经营提升“造血”能力
多年以来,公交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且作为基础民生保障带有公益性质,其本身并不具备盈利优势。近些年,随着各种新型出行方式的持续涌现,市民的出行选择不断多元化,对公交企业的生存产生了很大冲击,许多城市的公交公司面临经营亏损。为减轻政府负担,也为了自救,公交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提升“造血”能力,变得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在保障公众基本出行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业务。定制化出行服务业务可以实行市场调节价”。一些城市也正在开展“定制公交”业务的探索,虽然服务价格比一般公交车票价略高,但受到特定人群的欢迎。如河北沧州公交开通了助学、通勤、就医专线等近10条定制线路,还推出车辆维修、租车、婚车定制、代驾、餐饮等10余项“副业”,去年带来营收超5000万元。
“像‘招手即停’‘定制公交’之类的灵活模式调动了公交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需精准分配,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城市公交事关基本民生,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服务”二字上下功夫,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是实现有序转型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