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河南人下江南

河南人下江南

《 河南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第 06 版)

  1851年至1864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波及18个省,其中苏、浙、皖3省是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的主要战场。战后,这一带十室九空,几乎百里无人烟。

  在此期间,河南不是主要战场,百姓生活较为安定,人口增长迅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朝政府为了恢复江南经济,遂将河南百姓迁移至江南,多集中于苏、浙、皖交界处。

  据史料记载,信阳光山县自清朝同治以来70年间,因人口众多,迁居江苏、浙江、安徽、江西4省,占60余县。在这期间迁至江南的河南人,大多携家带口,把新居定为故乡,不再迁徙。

  浙江湖州府下辖安吉、长兴、德清、归安诸县,北邻江苏,西毗安徽,迁移至此的河南人众多。例如长兴县的河南移民占总数的40%以上。他们多集中于“以小溪口为中心,方圆十里的几十个自然村”,且大部分都是来自河南光山、罗山一带的移民垦荒者。

  归安县(今湖州市)西乡一带战乱最为严重,居民十不存一,荒田多为移民垦种。据民国年间的调查,河南、湖北等地的移民竟占总人口的20%。

  而到江苏的河南移民多集中在该省南部诸县,如今镇江市的句容、常州市所辖的溧阳、无锡市所属的宜兴等。南京市所属溧水区的河南移民主要来自开封和洛阳,分布于辖区南部乡镇。

  到安徽的河南移民同样集中在该省南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多次招募湖北、河南百姓前往皖南垦荒,于是两地移民络绎前来,垦荒种田。据清朝光绪年间《广德州志》记载,那里移民以湖北居多。后至民国年间,河南移民跃居首位,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

  迁入苏、浙、皖的河南移民胼手胝足、辛勤耕耘,将江南一带的荆棘草莱之地变成良田。同时兴教办学,改变了当地的文风,带来鲜活的血液,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梓晴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