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技师学院以“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 河南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06 版)
学院组织“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歌咏比赛。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李树华 王高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近年来,郑州技师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用好主阵地、锻造大先生、探索新路径、构建大格局,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聚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主阵地,抓实“大思政课”课堂教学。学院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工匠精神、倡树时代新风、培塑职业道德等内容做好思政课程设置,将思政课程贯穿于全学制、全班级、全课堂。通过开展教学研讨、示范课堂和“名师”示范等活动,讨论课程、交流技艺,引导广大教师注重授课方式方法,把价值观寓于知识讲授、案例讲解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开展听课评教、说课比赛、精品课推广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批让学生听起来有意思、学起来有感悟、想起来能用上的精品课。2023年,在河南省技工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学院参赛6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2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每学期开学伊始上好开学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学院领导为学生讲党的历史、讲民族精神、讲职业教育等,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锻造大先生,建强“大思政课”师资力量。学院坚持按照“六个要”“八个相统一”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开展优质课观摩评比,积极拓展实践、教学能力双培养模式;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评比、选树师德标兵、宣传师德典型,树立崇德重品、为人师表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周四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夯实理论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学院现有专职和兼职思政教师中,高级讲师5人、中级讲师8人、助理讲师4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包含省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教研组成员1名,郑州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心思想政治(德育)教研组成员1名,为更好担负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提供了有力师资支撑。
探索新路径,丰富“大思政课”网络资源。学院注重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依托校园网、公众号等平台,开辟网上理论学习专栏、推出网上思政小课堂、宣扬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事迹,让青年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针对短视频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重要渠道之一的实际,积极抓好校园电视台和视频号建设,着力发挥短视频励志育人作用。去年以来,围绕“宣传党的理论”“增进家国情怀”“共建文明校园”“发奋技能成才”等主题,先后推出电视节目5期、创作短视频86个,录制“扣好廉洁第一粒扣子、发现校园生活美”等德育美育系列微课,将这些师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以特有的视听形式呈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其互动性强、直观生动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
构建大格局,重视“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学院制定《关于推进“大思政课”的十条措施》,明确将思政课向校园文化、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课堂拓展、向师生身边延伸。广泛开展国旗下演讲、优秀书籍推荐、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汲取精神营养,强化进取动力;开展读经典、唱红歌、包粽子、写春联等“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广泛参与中弘扬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抓好义务劳动、便民服务、技能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师生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镜头下的家乡”“豫见美好”等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切身感受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利用郑州二七纪念塔、中原英烈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展主题党团日、爱国主义教育、十八岁成人礼等思想教育,多种形式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实效性,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