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滑县 凝心聚力谋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

    国泰粮丰,金黄玉米。魏家尚 摄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滑县,位处中原腹地,隶属安阳,是“豫北粮仓”“中国小麦第一县”“中国烧鸡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凭借自身的强劲产业发展、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服务环境等特点,滑县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五星”创建星星闪耀

    10月19日,走进滑县高平镇大子厢后街村万亩大棚基地,连片的大棚、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的瓜果、辛勤忙碌的农民,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从我们村开始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生活是越来越好,我们在大棚里打工,1小时是10元,1天最起码能挣80元,外加我们种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特别好,根本不愁卖,价格还高,比种地的收入强多了。”在大棚里打工的村民韩非说。

    近年来,滑县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解锁乡村治理的“金钥匙”,县、乡、村联动作战,党、政、群协同发力,聚焦“十大”活动载体,构建“四项”工作机制,打好“五星”支部创建“组合拳”,着力绘就乡村发展新蓝图。

    锻造支部过硬“主引擎”。通过专题培训、观摩评比等方式,全面提升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先后在厦门大学举办专题培训班2期,在县委党校举办村干部培训4期,开展支部书记学习交流11次,让支部书记练好“硬功夫”,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完善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全县4300余名村(社区)干部全部参与包片,2.4万名农村党员参与联户。利用党校、红色教育等平台,开展各类培训120余场次,累计培训党员2.3万余名。

    “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115个,将快递小站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聚集起来;列支专项经费1100万元,对老旧村室改造提升;在595个村开展‘拆墙便民’行动,拆围墙、破‘心墙’,通过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实现了聚人气、聚民心的效应。”滑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柴猛说。

    抓牢产业兴旺“关键点”。针对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三无”困境,探索出西草坡村“土地托管无中生有”集体经济新模式,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租金和分红。目前已在301个村复制推广,带动村集体增收3500余万元。

    采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组织滑丰种业等25家企业与4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双绑”协议,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让农民增收有途径。目前,已建设良种繁育基地43.6万亩,辐射带动8万余户农民,年增收7000余万元。

    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让“产业兴旺星”绽放异彩。城关街道大力发展“两瓜一菜”大棚种植产业,实现民富村强;八里营镇健全机制,聚优势补短板,把“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一线,一村一品,实现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双推进;牛屯镇创出“政府担保+银行放款+集体经营”牛屯经验,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开通乡村振兴专项贷款产品;万古镇着力打造食品加工园区,投资5600万元的第一家企业已入驻园区……

    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板”。走进王庄镇后王庄村,街道平坦整洁,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休闲广场景色宜人。“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支部强了,‘三资’盘活了,集体有钱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村里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慧说。

    滑县整合县财政专项资金5500万元,围绕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重点,对部分拟创“五星”村基础设施建设分类奖补,打造出城关街道东小庄村、枣村乡堤上村等一大批生态宜居精品村、样板村,带动全域提升。各乡镇明争暗赛,亮点纷呈,牛屯镇推行“广泛动员、自己动手、美丽家园”模式,各界人士捐资酬劳,高营村、王村获誉省级森林村;上官镇利用民声微信群+“人居环境随手拍”活动打造美丽村庄……

    织密平安法治“防护网”。投入资金4.29亿元,建成一类监控探头2万余路,引入社会资源建设视频监控2万余路,打造“雪亮胡同”“雪亮家庭”,实现从城区到村庄、从各类重点部位到治安复杂场所全面覆盖,建设规模、技术指标均居全省县区第一。采取“一窗受理,分类办理,一张网联通”调解模式,推动矛调“最多跑一地”,全力打造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培育文明幸福“新家园”。指导各村、社区建立“一约五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认领制;连续举办5届道德模范、6届“两好两孝”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累计表彰县乡村三级“两好两孝”模范25696名、县级“道德模范”49名;深入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2136人上榜;持续实施“送文艺活动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惠及群众1.5万余人。

    “下一步,滑县将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共建共治,努力形成支部奋力‘创星’、干部竞相‘争星’、党员群起‘追星’的‘群星闪耀’生动局面。”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海青说。

    深化服务助企发展

    “此次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实现了核心竞争力与业绩的全面提升。政府对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创新资源、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是推动我们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提起公司荣获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河南省开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刘志勇说。

    今年以来,滑县围绕制造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激励效应,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提升企业能级、创新能力和链条水平。

    为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滑县工信局以技术需求征集为抓手,摸清全县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找准阻碍产业发展症结,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走进高校。

    2022年以来先后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44项,赴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71次,组织91家企业到外地参观学习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

    福乐道口面业有限公司原来是传统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值少、经济效益一般等问题,滑县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及企业化运行机制,引导该公司实施智能化转型,优化生产效率,成功申报河南省智能车间。车间投运后,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100%。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降低了人力成本80%,生产效率提升20%。产出水平上相较于上一年实现经营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出粉率提高了近4%,全年收入达到8386.99万元,总资产同比增长176.34%,利润同比增长333.77%。

    在项目建设方面,滑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坚持龙头引领、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为保障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力为企纾难解困,全速刷新项目“进度表”,实现市场准入“零门槛”、政务服务“零跑腿”、企业经营“零收费”、为企服务“零距离”。

    除此之外,滑县金融服务中心也加强与县发展改革委、工信等部门信息共通,结合“万人助万企”、金融系统“行长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融资咨询服务,搭建银企对接沟通的桥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20场次,为企业贷款13.79亿元。其中,利用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开展线上对接,共有927家企业,获得贷款6.01亿元。

    “我们坚持助企纾困解难题、守正创新促发展、深化改革优服务,企业发展预期更稳信心更足,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滑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冯刚说。

    文旅融合幸福和美

    “前段时间来滑县出差,真没想到这里这么美,一两天时间意犹未尽,这两天刚好有时间,又专门过来看看。”10月19日,在郑州工作的王先生刚一出高铁滑浚站就兴奋地说。

    王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在郑州工作,上次出差来到滑县,在同伴的带领下游览了几个景点,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画的特色风景,让他很是意外和喜欢。“上次来的时候是夏天,我们去了滑县森林公园,碧绿的树叶,松软的草地,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样的‘天然氧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回忆起上次的经历,王先生记忆犹新,似乎又再次沉浸其中。

    “滑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瓦岗寨等远近闻名。现在,又通了高铁,从

    郑州过来很方便,以后要多来几趟,多拍一些照片,这不,这次来就专门带了相机。”说着,王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新“同伴儿”。

    滑县有史记载5000余年,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瓦岗寨隋唐演义永载史册;道口烧鸡被誉为“中州名馐”;县政府所在的道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许穆公夫人、惠子、商鞅、宋讷、暴方子、欧阳修……他们或出生于滑县,或曾在滑县出仕,在滑县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滑县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便捷的交通网络,不断创新旅游场景模式,丰富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引导文旅消费向更深、更细、更广、更实层面推进。强化顶层设计、项目建设、龙头景区打造、新业态培育、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文旅品牌创建、消费带动和宣传营销,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旅吸引力不断增强,文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滑县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家,全县已成功创建市级及以上各类文旅品牌20个。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1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滑县文广体旅局局长王志超介绍。

    如今,畅游滑县,一处一文化,一步一景观。大运河滑县段于2014年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沿河景观风貌优美;森林公园占地2.5万亩,被誉为“天然氧吧”;滑州西湖绿萃环绕、碧水蓝天、景色宜人;道口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滑县名片;道口镇街道顺南村成功申创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城关街道东小庄村、枣村乡堤上村入围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枣村乡堤上村白马林谷民宿已建成并运营;2020年,滑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目前,正在举全县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023年1至9月份,滑县累计接待游客40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3亿元;接待游客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394%,旅游总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476.7%。”王志超说。

    如今的滑县,乡村面貌逐渐美起来、社会风气逐渐好起来、群众生活逐渐富起来,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目标阔步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