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本报记者 胡巨成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翁应峰

    “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得好好感谢李队长!”9月25日中午,固始县泉河铺镇徐大营村村民尤大爷,拧开水龙头洗菜、淘米,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尤大爷高兴地说。

    “李队长”叫李欣家,是固始县公安局一名民警。自从固始县公安局机关党支部与徐大营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后,在李欣家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2022年,信阳市委作出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的决定,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社区)党支部结对联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指导各县区科学安排支部结对、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明确结对帮联任务,推动‘支部联支部’活动走深走实,为推进乡村振兴扛旗提供了有力支撑。”10月9日,信阳市直工委常务副书记尹建平说。

    支部手牵手

    9月8日,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提升村党支部战斗力任务完成情况汇报会正在召开。

    为提升天灯村党支部战斗力,与该村党支部结对的光山县委政法委机关党支部与他们共同研究确定了任务清单,按照“2+1”模式分配包干,每一项任务由机关党支部1名支部委员、机关党支部和天灯村党支部各1名党员共同认领,做到“2+1>3”,有效解决了天灯村党支部能力弱、人员不足的问题。

    落地见效的结对帮扶故事,同样在新县上演。黄昏,走进新县陡山河乡张湾村,新铺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广场上,村民们悠闲地健身聊天,一派祥和幸福景象。

    “感谢县纪委监委帮我们修了路,装了路灯,晚上不再黑乎乎的出不了门了。”村民陈传发说。

    张湾村曾一度是软弱涣散村,与之结对的新县纪委监委第一协作区党支部联合陡山河乡党委政府,聚焦薄弱环节,出实招硬招,推动软弱涣散村华丽转身。

    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区按照“强弱结对、以强带弱”原则调整结对关系564个村,持续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县区直单位2788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委员,1104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由支部委员带队组成驻村工作队1859支,累计为结对村(社区)共办实事项目5365件,投入资金1.25亿元。

    发展心连心

    “真甜!”平桥区邢集镇罗楼村的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内,沉甸甸的黄梨挂满枝头,从郑州赶来的客商王先生摘下一个,咬了一口,禁不住赞不绝口。

    “我家种了8亩,亩产能有1000多公斤,预计能收入约5万元。”种植户吴海涛说。

    罗楼村是平桥区烟草专卖局支部联建结对村,该局立足罗楼村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文化旅游等优势,引导村民种植晚秋黄梨280亩,艾草、花椒60亩,黄桃50亩,初步形成了“春赏花,秋摘果”的花果经济。

    坚持在助推结对村产业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指导帮助结对村选准产业,整合资源,有力推动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尹建平表示,信阳市“支部联支部”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党支部在深入基层中受教育、得锻炼、转作风、提能力,基层党支部在联建中增强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形成了党支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