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让民企站“C”位(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紧盯关键环 做强产业链)

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偃师区委宣传部供图
编者按
洛阳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着力重塑产业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连日来,为落实省委和洛阳市委部署要求,洛阳各县区纷纷召开产业发展会议,孟津区、偃师区等更是提出千亿产业发展目标,并出台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助力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本报通讯员 牛朝霞
“要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激发潜能、提振信心、做大做强,让民营企业在发展舞台上‘唱主角’,让民营企业家站在偃师的绝对‘C位’,奏响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最强音’……”6月12日上午,洛阳市偃师区千亿级产业发展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召开,偃师区委书记彭仁来的讲话让参会的260位企业家备受鼓舞。
20世纪80年代,偃师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特色产业块状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现有支柱产业的雏形,特别是形成了三轮摩托车、耐火材料、制鞋、钢制家具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偃师区拥有民营企业4.4万家、经营主体近6万户,在41个工业门类中,偃师有36个。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企业数量,吸纳就业人口近30万人。
近年来,偃师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围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有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1784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不见面审批率达99.6%;“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市领先,优箔金属首个试点“拿地即开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解决率100%,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2020年、2021年分别位居第8名、第5名……偃师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热土。
与此同时,偃师区认真落实洛阳市委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积极培育风口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支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大风口产业和电线电缆、制鞋、针织等六大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断显现,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偃师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偃师区区长赵玉勋介绍,当天成立的偃师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为洛阳市首个县(区)级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将以政策落实、产业导向和综合服务为抓手,充分整合全社会服务资源,全力当好助企发展的“店小二”,加速偃师民营经济发展。
“要勤于替企业‘跑腿’、敢于为企业‘出头’,理直气壮地帮助支持企业发展。”近年来,偃师区不断健全完善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评价规则和激励机制,专门出台方案,定期评选命名一批“杰出”民营企业家,同时加大对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政府‘给力’的服务,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华泰建材同泰物流负责人张文奇表示,下一步,企业将深化技术创新,不断做大做强,为“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