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战天斗地 “洼地”成高原(红旗渠精神内乡启示之二)

    □孟向东 刁良梓 刘彦 樊翠华

    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战天斗地?内乡县域经济发展从“洼地”到“高地”的蝶变历程,便是最好的答案。在内乡长达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红旗渠精神就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脉动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进节拍,走出“洼地”,走向“高原”,推动内乡发生着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变革。

    “头部”带动出洼地  

    有人说,内乡县域经济发展那起起伏伏的故事,像极了一个大写的“U”字:

    明清时,这里是享誉华夏的“中原旱码头”,后来逐渐衰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再度崛起,成为“宛西领头羊”,不少工业企业曾是省内外“一枝独秀”,可由计划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渐渐落伍,以至于到本世纪初成为“宛西经济洼地”,不甘示弱的内乡人如何甘心?

    谁也没想到,1992年发轫于内乡的牧原,从22头猪养起,默默积蓄力量,缔造了一个名扬全国的“养猪帝国”,而此正成为洼地内乡“逆风翻盘”的关键力量。

    缘何?原来,早在十几年前,内乡就以前瞻眼光和开阔视野,正谋划一盘大棋:以培育壮大牧原头部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辐射带动,拉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使曾经的“经济洼地”逐步变成“县域高原”。

    尤其是2020年年初,内乡县抓住南阳市委、市政府实施“百场千万”工程机会,上马了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楼房式养猪,一举使生猪产能扩大到年出栏400万头的规模,极大夯实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为更好地服务牧原,该县举全县之力,不断创新模式,持续纵深推进政企合作,与头部企业实现双向奔赴,做大做长做粗牧原产业链,由此“激活”县域经济。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了解,目前,在内乡注册的牧原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已经超过3100家,落地建厂200余家,从产业链最前端的原粮输入、饲料加工,到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再到农牧装备、物流配送等,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多方共赢。

    “支持一个龙头,培育一个集群,打造一个链条,崛起一个园区。”按照这个产业生态思路,内乡把牧原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最大化地发挥“龙头”带动功能,2016年,内乡先期建设了农牧装备孵化园,吸引十余家农牧装备制造类企业入驻。几年时间,已孵化出寅兴牧业和恒辉实业两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牧装备企业,并配套建设了寅兴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恒辉产业园和农牧装备产业园等3个专项园区,企业拎包入驻,牧原公司还对入驻企业进行订单扶持,入驻企业凭订单可到县农商银行申请贷款,“企业轻装上阵,订单和资金两大卡脖子难题都得到了解决,这样好的环境真不好找。”企业负责人由衷赞叹。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内乡造就了牧原,牧原成就了内乡,二者共生共荣,共进共赢。头部企业的强势崛起,让内乡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已稳稳地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营商环境赢出局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1年内乡GDP增长9.8%,居南阳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居南阳第1位;财政收入增长27.8%,居南阳第1位;税收增长27.6%,居全市第1位……内乡升级跃迁的强大动能得益于该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久久为功。

    寒冬时节,在内乡县聚爱管材产业园项目内,大大小小的货车来回穿梭,工人正在开足马力赶订单,“这片一年前还是融侨产业园废弃10年的厂区,县委书记亲任工作组组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到产业园解决疑难问题,园区办派驻专人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仅仅用了9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边交接边拆边建边投产。”河南聚爱管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旭感叹不已,她由衷地说,“感谢内乡县委、县政府提供的优质营商环境,也正是基于配套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的叠加,让我们聚爱管材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头部企业实现了良性互动。”

    在内乡,像这样的企业太多太多,他们在实际项目推进中,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温度,更坚定了扎根内乡,与内乡共建共享共赢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县上下强化统筹、顶格推进,高位执行“13710”工作制度,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点对点为企业解决问题。坚持项目谋划、争取、招引、服务“四位一体”推进。发挥20余个项目服务专班作用,全链条、全过程服务项目。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全县累计实有登记市场主体总数4.3644万户,今年新增市场主体12735户。2022年3月份,内乡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

    强化服务提效率。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高标准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在全市率先梳理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128项,先后实现136个高频事项“365”服务等便民举措,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94.38%。实施“验收即登记”“拿地即开工”“一天办四证”“住宅项目单栋联合验收”等创新举措,多部门互联互通,提供“打包服务”,减少重复申报。实施“工改”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压缩2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瞄准市场优环境。聚焦招投标改革,先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提前发布招标计划、中标通知书在线签章发放、合同在线签订,实施企业信用抵消投标保证金、交易流程全公开、交采系统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免审即享”实践应用,实现投标保证金1个工作日内自动退还,进场交易手续从7项精减为3项,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发无还本续贷等模式,提升融资便利度。

    纾难解困促提升。聚焦企业关切和群众期盼,将各项惠企政策以“菜单”形式送达企业,保证企业应享尽享。截至目前,县财政积极兑现上级各项惠企政策奖补资金2600余万元;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办理留抵退税6.2亿元,惠及电力燃气生产供应、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224户,为1342户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办理缓缴4760万元,确保了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为稳住全县经济大盘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的内乡,通过持续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强化重大基础能力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纸产品及绿色包装印刷、能源及高载能、建材五大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内乡路径。

    区域优势蓄动能

    12月10日,在位于内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南阳电厂二期(2x1000MW)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建成后一、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是河南省第一家拥有4台百万机组的大型发电企业,对项目的吸附能力更加凸显。

    据内乡县市场监督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市场主体总数不断突破纪录,在这些数据背后,除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外,内乡一枝独秀的区域比较优势成为强大吸铁石,这也是打造低成本内乡的核心竞争力。

    能源供给优势。内乡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成为豫南电网的重要支撑、战略电源供给保障。内乡电厂正在申请再上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仅电力生产就将达到70亿元产值。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纳入全国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谋划实施多能互补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多头竞进,牧原猪舍屋顶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形成牧原、光伏相关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交通物流优势。“十四五”规划中的合西高铁途经内乡,牧原智慧物流园建设冷链物流区、智慧云仓区、石材物流区、汽车贸易区,配备保税仓;顺丰已在内乡建设分拨中心,煤贸物流园已建成投产,内乡将最终形成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和快递物流三种业态集聚的发展格局。

    金融服务优势。着力打造的内乡区域性金融高地已显端倪,建成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以牧原集团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累计为200余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发放贷款40多亿元,政府联手牧原、省农开、市产投组建了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

    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动情地说,内乡从“洼地”到“高原”,在长达20多年的征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内乡干部都会想到红旗渠精神,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内乡那艰苦岁月里孕育的桃庄河奋斗精神,这种动人的、坚韧的品格在一代代内乡人身上传承,他们的激情永远不会枯竭,他们总会重整旗鼓再出发。

    站在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内乡县正照朝着“勇当区域发展领跑者、跨入全省20强、接近全国百强县门槛”的奋斗目标劈波斩浪,勇毅前行,必将在“着力建设全国现代猪产业第一县、全省经济强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区域性综合智慧物流中心”的金光大道上再创新传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