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新农人逐梦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古国凡

    秋雨过后,伏牛山余脉灵武山脚下,汝河岸边的襄城县十里铺镇王庄村山清水秀,果蔬飘香。一条多彩的乡村旅游通道,在绿树成荫之间蜿蜒向前,串起一座座村庄、果园、农场。

    “今年瓜果丰收了,走,我带你们到大棚里看看!”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梅,兴奋地把记者领进葡萄园。只见一排排棚架上的紫红色葡萄,宛如一串串耀眼的玛瑙。

    “今年我种的100亩葡萄,由于风调雨顺,科学管理,每亩收入4万多块钱没有问题。”农场主查永剑一边和务工人员采摘着丰收的秋葡萄,一边掂起一大串葡萄自豪地向前来采摘的游客进行展示。

    50岁的查永剑,以前在平顶山市区做水果生意,年收入30多万元。2015年春,他回村看望父母,了解到家乡打响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引领群众勤劳致富,十分兴奋。

    作为村里的一员,查永剑认为,自己也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2015年春节刚过,他就带上妻子、孩子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流转土地100亩,创办起全村第一家农场。

    “起初,我种植了草莓,之后又种植了葡萄。刚从城里回到家乡那会儿,因为缺乏种植经验,确实栽过不少跟头,但是我认准了这条路,绝不会轻言放弃。”查永剑感慨地说。

    当时,由于缺乏草莓、葡萄种植管理技术,查永剑的农场4年累计赔了60多万元。2019年,他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参加十里铺镇举办的果蔬技术培训班,又从山东专门请来林果专家做技术指导。随后,他种植的草莓、葡萄连年丰收,收入可观。

    近年来,在他的影响引领下,先后有10多位青年返乡创业,抱团致富。在十里铺镇王老虎村,年轻的职业经理人李红彬正忙着为村里跑市场、跑销售、签合同。

    “来村里,咱一起干,在乡村振兴上干出点儿名堂!”去年,从外地打工返乡担任王老虎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红彬,找到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村民王献锋,和他一起担任王老虎村的职业经理人。

    据介绍,王老虎村共有1369人,1360亩耕地,紧靠县城,种菜历史悠久,但大多数种的是大路菜,销售难,效益低。为解除菜农的后顾之忧,李红彬和王献锋商量,成立王老虎村蔬菜代收站。

    代收站负责改良蔬菜品种,引领广大村民种植茄子、萝卜、西蓝花、黄瓜、辣椒等。蔬菜收获后,代收站负责收购、销售。目前全村种植蔬菜500余亩,年销售蔬菜600多吨,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近年来,十里铺镇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产业、担当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让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十里铺镇党委书记任晓磊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