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最是书香能致远(“十个河南”之书香河南)

    阅读是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事关文化传承、文明进步。要把书香河南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发挥我省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载体平台,构建覆盖广泛、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让全民阅读触手可及、蔚然成风。

    记者 贺新

    嘉宾 张宇

    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

    张先飞

    河南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让更多的人读书、读好书

    记者:张宇老师,作为一位著名的河南籍作家,您对深厚的中原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我们省提出“书香河南”建设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请您谈谈看法?

    张宇:书香河南,我理解就是在说文字、书籍、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作为一名作家,作为一个河南人,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就足以让我感到骄傲了。

    距今大约4000至5000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文字。到商、周时期文字逐渐定型。从现存的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和早期石刻文字看,殷周时期是中国初期书籍发展的历史阶段。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殷人乃至于西周人,都很重视占卜。在征伐、狩猎、畜牧、农事及灾害、疾病、祭祀时等,通常都要求神问卜。甲骨便是用于占卜的工具。占卜完毕,把占卜的时间、卜人的姓名、问卜的事项、占卜的结果及事后应验的情况等,用文字记刻在卜兆的附近。这种文字称为甲骨文,也称甲骨刻辞或卜辞。“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这是郭沫若先生在安阳殷墟欣赏过几千年前的文物之后发出的感慨。

    在我的记忆里,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能称之为“文化灯塔”的是洛书和河图。“洛”是指洛河,“河”是指黄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居天下之中”的地方,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洛书河图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活水,两幅图案玄奥神妙,博大精深。在洛书和河图出现两三千年左右以后,同在中原地区又出现了更加伟大的文化成果《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它可以被称之为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书香河南”还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位老乡——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德经》传承后世,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德国的思想家卡尔·雅思贝尔斯于1949年发表了《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了轴心时代的说法,他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印度、西方相互独立地完成了结构相似的文明革命,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开创了它们各自发展的新起点。这些人的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张宇老师,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爱我们感同身受,那么您认为读书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张宇: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文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濡染。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却又超越具体制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并获得广泛认同的标记,是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一个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也是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

    对于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文化之于其生存和发展具有先在性。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自出生起,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就潜移默化地被本民族文化影响和塑造,并逐渐表现出本民族的特色。而也正是在这一作用之下,使每个人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心理,成为本民族的一分子。中国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中国人,关键在于我们是在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位作家,每一本书都可以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文化的本质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化建设可以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的素质。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说,“书香河南”建设的关键要落实在传承中华经典著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发展就越有裨益。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读书,“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高”,“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中国,耕读传家的传统也深入人心、绵延不绝。孔子五十读《易》“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我是一个作家,懂得以文化人的作用。我也是一位读者,也深知阅读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之一。书香河南,文化灯塔。让更多人读书、读好书,懂得读书,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保障全民阅读的实现

    记者:阅读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要把书香河南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具体的落实措施您有哪些建议呢?

    张先飞: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倡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认为书香河南建设应该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首先,我们要厘清建设书香河南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再来探讨其实施原则及手段。

    自鸦片战争以来,重塑民族精神成为每一时代国人的中心任务,他们均将对书籍的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阅读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路径。

    思想引领的源头就是“阅读”。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发动的过程,它们从文化开始,与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浪漫主义等融合,促进了西方整体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这个创新的时代,是通过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民众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知识迅速向大众传播和普及作为基础来实现的,而这些无一不与阅读有关。

    犹太民族被称为“书的民族”。他们的父母引导孩子进行海量阅读是一种国民行动。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不识字的孩子去吻,这仪式是让孩子懂得:书是甜的,真正的知识是甜蜜的,并且是一种智慧。犹太人父母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智慧比财富和地位更重要,学者远比富翁和国王伟大”的观念。

    当今世界,不少欧美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促进阅读的法律和规划,推动了社会各界对阅读教育的关注,保障了全民阅读的实现。比如,美国1998年出台《卓越阅读法案》(REA),2002年出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保障青少年阅读。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也将保障阅读融入法律和政策体系之中:俄罗斯2006年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2012年出台《民族阅读大纲》;日本2001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出台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西班牙2007年出台了《阅读、图书和图书馆法》。这些国家都在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推进全民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我们也发现我国在引导国民阅读以促进社会教育的再发展、快速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还有待完善和加强。究其原因,还是在宣传与引导方面缺乏持续性的整体布局,最终往往流于形式。书香河南建设必须完全落在实处,不仅要切实取得实际效果,并且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要从遵循全民性、专业性、阶段性、全局性等方面入手。

    “全民性”原则。书香河南建设是要求覆盖全体民众,包括专家学者,因为各类专家学者实际只是某一特殊领域的精深研究者,当他们面对广泛的文化领域时,也是所知有限的普通民众。

    “专业性”标准。书香河南是一项范围广大的文化活动。“全民性”与以“普及”为起点的方针,并不意味着简单与粗陋,也并不只是为让更多民众能够粗通文墨或略具常识,而是从文化传承和文明进步的更高角度出发。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提出的所有人类的人格精神普遍完善的理想观念,认为只要经过持续的教育活动,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知识齐备、精神高尚、人格完善的理想之“人”。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建设书香河南的整体计划时,一开始就应该树立极高的标准,以培养完善的理想的“人”作为目的。为完成“专业性”目标,一方面,引入各类行业中卓有成绩的重要专业代表和资深研究者的加盟是关键性的智力保证;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以这些专家学者为智库的总委员会以及各专业的分委员会,则是关键性的制度保证机制。他们不仅要全方位参与订立出系统实施计划和“专业性”评价标准,而且还要参与主持并负责总体评估、全面协调建设书香河南的整体工作。

    “阶段性”规划。为实现培养完善的理想的“人”的崇高目标,必须做好从“普及”到“提高”的“阶段性”的规划,这是由知识学习、思想培养与人格成长从低到高逐渐积累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需要按照民众年龄的不同层次、关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准和公民思想素养的不同做出“阶段性”的划分,在不同的阶段之内自然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读物,这些读物的“专业性”水准逐层递进,由低而高,从浅显到深入,以至达到专业精深的程度,其中虽有深、浅层次的区分,但绝无雅、俗与文、野的本质差别。关于“阶段性”原则的贯彻,不能忽略成人群体,使得成人丧失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使教育程度较低的成人群体。

    “全局性”视野。进行全面统筹的安排,务必使建设书香河南的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以及每一个社会细胞当中。在实施规划中,“分类别”,划分出各类层次,如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层次、工作领域与社会身份的层次、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的层次以及性别、民族等差别。“分专业”,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工类、文学艺术、生活知识等全方位知识领域。“分阶段”,依照“普及”与“提高”关系的理论认知,划分出从浅显到深入,再到专业精深的过程中层级上升的不同阶段。另外,立足中华、兼及海外、文化传播的“全球性”也要考虑兼顾。对于较为贫困、偏远地区的特殊情况,也更要重点关注,以全民阅读为切入点加大对当地的文化投入。

    步步规划,步步落实,立足全民阅读,书香浸润,才能把优秀文化的传承、社会文明的进步真正落到实处,走向深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