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漯河: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本报记者 孔学姣

    食品产业是漯河的主导产业,规模、质量及配套水平全国领先,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是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食品安全对这座城市来说关系着民生福祉、经济发展。

    7月14日,记者来到临颍县城关街道北街村,一个食品安全工作站坐落在古朴雅致的小院内,担负起了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最后一公里”的角色。

    平日里,小站定期播放消费警示和食品安全常识,向村民发放科普书籍、宣传页等,也负责摸排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及信息、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小站虽小,作用却不容小觑,经过不间断地宣传,当地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很到位。“买馍的时候,要么戴手套拿,要么拿夹子夹,直接伸手拿可不卫生。”一位路过的大爷顺嘴说道。

    从北街村出发,车程不过10余分钟,便来到以食品工业出名的南街村。尽管不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但记者依然被这里追求“绿色”的食品安全观触动。

    南街村的产品里有一款拌面,只需用开水冲泡一遍即可食用,方便且口感新鲜,刚一上市就成为“明星产品”。在鲜湿面厂生产车间,随着生产线的匀速运转,真空和面、粗压片、精压片、高温蒸煮、乳酸保鲜、保温杀菌等环节有序推进,生产出的成品面还要经过7天的避光储存。

    “乳酸保鲜是鲜湿面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能够保存6个月的关键技术,而7天的避光储存是为了在产品出厂前再把一道食品安全关。”车间主任张亚威说。

    从百姓到企业,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铺天盖地的宣传之外,漯河还创新探索出食品安全社会协同治理的有效途径。

    漯河市西城区的小黑热干面炖锅店完成店面升级开门迎客,老板张雷鸣同时收到了一份保险公司送来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险单”,银行代交保费,店里一分钱不出。张雷鸣说,“有了安全保障,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

    这份保险单背后,是“政府主导、银行代保、企业减负、群众受益”的几方共赢。银行通过服务项目获得市场主体的现金流及资金沉淀获取收益,保险公司通过承保获取新的客户及保费,市场主体免费获得一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就餐者可获得最高5万元的保险赔偿。截至目前,食品安全责任险已经在漯河市区全面推广实施,累计为127家食品企业和学校食堂提供食品安全风险保障1.4亿元。

    “相比单纯的财政补贴而言,联保模式能调动起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打造食品安全‘保险箱’。”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一级调研员张丙奇说。

    昌建广场上,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一遍一遍讲解假冒食品的辨别方法;在八一路社区,几名书法爱好者挥毫写下“民以食为天”的大字……目前,漯河正在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食品名城”的招牌越擦越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