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平顶山高新区:项目为王稳大盘 务实重干奋争先

    活力四射。张亮摄

    □王冰珂

    今年第一季度,在科技部公布的169家国家高新区年度综合排名中,平顶山高新区再次大幅晋升14个位次,位列第74名,实现五连升。

    今年第一季度,由平顶山高新区组织申报的平顶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得省发改委肯定。

    今年第一季度,平顶山高新区获批科技部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76.9%,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占全市85.7%。

    ……

    一个又一个捷报,一张又一张名片,一项又一项记录,今年以来,平顶山高新区喜事连连。尤其在前不久召开的平顶山市“万人助万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观摩暨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平顶山高新区继去年两次观摩均获东部片区第一名后再次获全市各区第一名,斩获红旗并作典型发言。

    “我们紧紧围绕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四城四区’建设战略布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务实重干,坚持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坚持双招双引,坚持优化服务,努力实现功能集合、项目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平顶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说。

    万人助万企

    抓龙头、保重点、稳中小,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前不久,高新区14家企业一同申请到了满负荷生产奖励,共计230万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原来,该区为了惠企纾困,对今年一季度实现满负荷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满负荷且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

    满负荷生产奖是高新区全力保产稳供的措施之一。前段时间,平顶山按下“暂停键”,高新区按照“抓龙头、保重点、稳中小”的思路,对辖区企业分类指导,上门做核酸检测;创新货运车辆防疫报备机制,保证原料、产品运输“双畅通”,对生产企业、在建项目实施闭环管理,做到重点企业不停产、重点项目不停工,全区总体产能始终保持在80%以上。

    解除管控后,高新区迅速开展企业问卷调查,制定《疫情期间服务企业标准流程》和《企业复工复产标准流程》,两天之内企业全面复工,综合产能迅速恢复到100%,切实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通过助企帮扶,政企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沟通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不仅要在疫情背景下暖心,助企服务更需体现在日常。高新区建立“五个一”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支专班、一套方案、一本台账、一抓到底,为每个项目和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员,从手续办理到投产达效,细化推进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同时,该区创新“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依托6个专业园区和各职能部门,组成6个助企服务“六人小组”,由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队,常态化走访企业,发现问题现场研判、现场解决。“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收集区级问题196项,已解决195项。

    如果说助企纾困解难是“治标”,那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则是“治本”。作为全市自主创新主阵地,高新区还成立知识产权工作站,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开发“科技之窗APP移动客户端”,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精准服务;推动校企对接,在区内落地5家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在资金支持上,高新区更是毫不吝啬:动员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落实获奖资金同比增长73%;开展金融助企活动,为11位创业者发放贷款791万元,为企业获得授信额度4.5亿元……一系列贴心举措,为全区奋力建设豫中南重要产业创新高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双招双引

    招引大项目、突破大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日前,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举办“爱企日”系列活动——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暨首席服务官对接仪式,共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建设及运营,水源热泵研发、维修测试,机械电气设备研发生产等三个项目签约成功。随后,园区为各企业配备的首席服务员与企业对接,并签下廉政服务承诺书。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平顶山高新区树立协同招商和综合平衡理念,坚持全区招商一盘棋思想,以更高的境界认识招商引资、以新的理念谋划招商引资、以坚定的信心推进招商引资,在“双招双引”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突破大项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员上阵抓招商。第一季度,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带队专题考察了中新苏滁高新区,并到浙江嘉兴深入对接,与博尔玛创新产业园、隆基乐叶等知名企业洽谈,探索

    “飞地园区”建设模式。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先后与华夏幸福、富利洋模具等重点项目进行洽谈对接,初步确定富利洋磨具产业园项目将于7月开工建设。

    健全机制促招商。平顶山高新区建立协同招商、利益分成机制,打破产业园区区域界限,形成招商合力;建立招商项目评审准入制度,从产业吻合度、投资主体领先

    度、科技创新度、综合贡献度、安全环保可控度等五个维度对拟引进项目进行综合评审,不断提升招商项目质量。

    积极开展线上招商。该区强化招商创新服务,采取远程项目推介,就项目政策需求、具体合作模式等内容深入沟通洽谈,破解疫情期间现实难题;5月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人员通过“屏对屏、线连线”“云洽谈、云签约”,开展线上对接65批次,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43.9亿元。

    推动产业链招商。前不久,尼龙新材料产业园区与深圳市鑫泰隆塑胶原料有限公司就绿色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一周视频连线4次,成功签约公司注册及二次装修事宜。为促进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扩大企业集群效益,高新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1-4月引进主导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38.5亿元,谋划发布尼龙注塑产业园、户外运动特色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5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对外招商重点项目。

    落实“双招双引”。高新区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管齐下”,联合山东装备制造业协会,拜访“瞪羚”企业功力机器公司和山东产研智能电机研究院等;与华夏幸福对接产业发展合作,与任海波博士团队围绕工程塑料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清研集团合作开展高端装备智造、高分子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研究院所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截至目前,该区引进科技研发类项目13个,在谈南京清研所高分子树脂材料研发等项目11个。

    今年1-5月,高新区围绕“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13批次,其中大员招商5批次,小分队招商8批次,组织线上对接108批次,累计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48.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22亿元;纳入全省前四期“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32.7亿元,其中开工项目6个,开工率85.7%,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排名六区第一,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项目建设

    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形成

    6月10日,平顶山高新区尼龙织造产业园,3万平方米的厂房内,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该产业园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采用政府平台公司建设、企业租赁的模式,主要服务科技研发、公共服务等。作为中国尼龙城全产业链的重要配套项目,其建成为平顶山高新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依托产业优势,聚焦特种尼龙、高端纺丝面料、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领域,以企孵企、以业兴业,不断延伸尼龙新材料中下游产业链条,集聚了一批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

    目前,平顶山高新区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集原料苯、尼龙中间体、尼龙66盐、尼龙切片、尼龙66工业丝等于一体的尼龙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相关产品产能规模位居国内、亚洲甚至世界前列,2020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如果说尼龙新材料是高新区产业体系的“左膀”,那么电气装备产业则是其“右

    臂”。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中原电气城”的战略构想,把平顶山市作为主要实施载体,以平顶山高新区为核心,建设高、中、低压全系列电气装备产业。

    围绕于此,平顶山市依托平高集团、伊顿电气等龙头企业,不断强化高压、特高压产品研发制造,积极研发智能电网,拓展中低压智能制造领域,拉长产业链条,吸引100余家电气装备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企业集聚,产业规模达到200多亿元,正在成为全国重要、河南最大的输变电成套设备生产基地。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平顶山高新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新能源为战略性培育产业,着力打造“2+1”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专业化聚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特色型培育的良好态势。

    巨高电气产业园全部车间已经投用;平煤隆基项目将于6月建设完毕;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将于9月竣工投产;电气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可租可售,在开工建设时已经有13家工业企业确定入驻,实现年初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用的目标……

    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该区围绕园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亩均投资、亩均效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努力实现集约式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打造了电气科技产业园、尼龙织造产业园、巨高电气产业园等一批综合性、专业化、创新型产业园区。

    在园区项目推进过程中,高新区持续优化生产要素保障,通过分级分质供水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聚焦项目资金难题,对接农发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已获批农发行项目贷款5亿元;出台《高新区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实现“地等项目”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高新区已谋划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324.5亿元,其中电气装备项目30个,尼龙新材料项目23个,产业项目占比80.5%;新谋划“三个一批”项目17个,总投资42.9亿元,产业项目占比9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