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返乡创业:从回得来到干得好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古国凡 袁刚

    五月,榴花绽放。位于襄城县姜庄乡汪集村的河南迪尼奥服饰公司一片繁忙。于燕如正带领员工装货上车,将一车车载满的服装从这里发往深圳、青岛、宁波等港口,然后再远销到韩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

    从打工妹到当老板

    1995年冬,初中毕业后,为了去广州打工,17岁的于燕如天天央求母亲。母亲心疼女儿,为了交上“带头人”400块钱的介绍费,母亲厚着脸皮跑到娘家,让于燕如的姥爷跑了半个村才把钱凑齐。1996年农历正月初四,于燕如便跟着“带头人”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厂。几个月后,她就熟练掌握了缝纫裁剪技术。

    两年后,她辗转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龙岗服装厂打工。由于她虚心学习,心灵手巧,不怕吃苦,很快取得了企业领导的信任,不久就担任了龙岗服装厂的生产组长、业务总监等职务。

    2013年,她与朋友合作创办了深圳经纬伟业服饰有限公司。2015年,她终于自己独立创办了深圳迪尼奥服饰有限公司,对外承接校服、休闲服、工矿企业制服等业务。2016年,她又在湖南株洲市创办了湖南茶陵迪尼奥服饰有限公司。

    2018年春,于燕如回家探亲,看到村上许多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由于无技术、无资金,没事干,终日过着穷时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听说于燕如返乡探亲,姜庄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立即把于燕如请到乡里,讲明家乡父老期盼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希望她能返乡创业,培育乡村产业,带动乡亲就业。于燕如没有犹豫,欣然答应。

    为了让于燕如回得来、留得住,姜庄乡党委、乡政府及汪集村根据县里的优惠政策,对于她实行“专人负责+全程帮办”服务制度,明确工商负责人、银行负责人,由专人负责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兑付。在厂址选择、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刻章等方面,为于燕如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推动她的返乡创业企业早落地、早运营、早受益。

    注册资金1000万元,很快在占地1600平方米的废弃饭店基础上,建起标准化工业车间800余平方米,购置专业制衣设备200余台,创立河南迪尼奥服饰有限公司。

    随后,在经历简短的技能培训后,本村和周围村的百余名留守妇女走进了这个就在自己家门口的企业,成了产业工人,每月有了按时领取的工资,就连村上的6名贫困户也进厂当了工人。

    本村的留守妇女白莉莉,干活儿十分麻利,一天能加工服装300多件,月收入竟然达到了7000多元。

    为解决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于燕如购置双套生产设备,一套放在厂房车间,一套放在员工家里,白天员工在厂里加工,晚上可以在家里加工。

    从一枝秀到春满园

    为了让更多的乡亲有活儿干、有钱挣,2020年以来,于燕如先后在本乡李成村、许庄村、汪营村、石营村增设加工车间4处,与平顶山、商丘、许昌、漯河等地20余家加工厂合作,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据统计,她为本村和邻村300多名留守妇女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使她们有活儿干,有钱赚,均已脱贫致富。她还为屈庄村中心小学捐赠校服200多套,为姜庄乡敬老院捐赠服装200多套,为汪集村、石营村秸秆禁烧值勤人员捐赠禁烧服装300多套……为此于燕如被评为襄城县首届“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姜庄乡“优秀爱心人士”,2021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近年来,像于燕如一样,姜庄乡已有王豪强、王道、曹刚丽等12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今后,姜庄乡党委、乡政府将继续积极落实襄城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返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聘请专业创业导师,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就业创业技能,不断优化返乡投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姜庄乡党委书记宋攀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