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三代“一拖人”的青春接力(青春·百年回响)

    □本报记者 周晓荷

    在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摆放着一台显得“破旧”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它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荣光,也是青春与祖国同行的见证。

    “1958年7月20日,它在大家的注目下‘轰隆隆’开出一拖厂区。每次来博物馆,看到这台拖拉机,我都会想起我的爷爷。”4月27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青年职工、“拖三代”杨帆说。

    1955年,作为“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在洛阳破土动工。杨帆的爷爷杨一川作为最早一批进驻的干部,从祖籍山西来到一拖,并任首任团委书记。

    《一拖厂志》中的几句话描述了杨一川等一代“一拖人”的工作状态:在那个“没有专门设备,但有万能工人”的艰苦岁月里,十几万像杨一川这样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的光辉理想,连拖拉机都没见过的他们用不到3年时间,硬生生在一片荒野上建起一座“十里红拖城”。

    在一拖开建那年,杨帆的父亲杨建林出生了,从小看着父亲在厂里忙碌的杨建林,22岁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拖。从最初在704分厂当车工,到后来担任调整工,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一拖的感情。“我爱这身制服蓝,在一拖上班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他说。

    杨建林是一拖转型发展的见证者。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块地变成了“面条田”,大型履带式拖拉机的舞台越来越小。1983年,“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15型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通过我们的奋斗,造出了农民能买得起的农机。”杨建林的话中充满骄傲。

    这一年,让杨建林开心的,还有儿子杨帆的出生。20年后,当杨帆拿到计算机这个热门专业的文凭时,一度产生了“出去看看”的念头。“新时代,一拖要有新发展,你的专业正好能够为一拖服务。”父亲的一席话,却让他下定决心留了下来,最终他通过公开招聘考入中国一拖,成了“拖三代”。

    杨帆赶上了中国一拖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历史进程。随着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在这里诞生,国际农机巨头在重型拖拉机领域的垄断格局被打破;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无人驾驶……一项项“黑科技”让一拖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杨帆更加理解了父辈的选择。“‘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这是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时的嘱托。‘东方红’是理想的代言,吸引年轻人为之奋斗。”他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