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运动成人化是“拔苗助长”(锐评)
河南日报
查看原文
□王琦
“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寒假,体育培训班十分火爆,许多培训机构都推出了一些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如少儿蹦床、少儿攀岩、少儿跑酷等,这些项目受到了一些家长的欢迎,有些家长不惜付出数千元至上万元的培训费。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李庆雯表示,家长要从儿童的身体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儿童运动成人化,当心“抢跑”不成反伤身。(见2月24日《科技日报》)
冬奥会上,谷爱凌的惊艳表现让家长们看到另一种教育模式,良好的体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地也给了家长和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实现体质教育,但是什么样的体质教育才是好的?新的选择来到了家长面前。
要说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沙漠越野、攀岩、跑酷等极限运动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但极限运动之所以称“极限”,正在于其是挑战人体极限,容易受伤,危险性较高,更何况是儿童。儿童生长有其固有规律,过早进行此类难度较高的运动,孩子的灵敏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等仍不完善,受伤、骨骼变形等意外发生概率增加。
体育教育不能“抢跑”,儿童运动不能“拔苗助长”。家长应正确对待体育锻炼,尊重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在锻炼中获得健康和快乐才是关键,“双减”政策的目的也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近年来,各地儿童运动馆开办得如火如荼,市场监管不能缺位。体育教育需要较高的专业性,特别是攀岩、蹦床等专业运动项目,相关部门应针对此类体育运动的年龄限制、课程安排、资质问题、场地安全等设立标准细则,加强对机构开班资质、教练资质等问题监管,避免违规乱开班、乱宣传现象给儿童安全带来隐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