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激活“休眠”制度 让分拣不再暴力

    □吴睿鸫

    12月19日,一则关于申通快递暴力分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内容显示,申通吉林长春经开二区网点的工作人员对分拣的快递随意抛扔。申通对此回应称,将对违规网点进行彻底整顿,对涉事承包区予以处罚,对个别言辞不当的第三方员工已解除合作。(据12月20日《澎湃新闻》)

    此次暴力分拣之所以引发公众普遍关注,是因为这位工作人员“金句”频出,他理直气壮地怼客户,“易碎物品只要包装好就不会碎,包装不好怎么样都会碎”“谁家都扔,不光我家”。竟然还建议客户发顺丰“不差钱不差事”。而就在前段时间,国家邮政局刚刚发出致全体快递从业者的倡议书,重申寄递高峰期安全、文明操作的重要性,要求“认真投递手中的每一件快件,不抛扔、不踩踏、不延误、不破损,让‘有温度’的快递及时飞入千家万户”。

    对于暴力分拣,其实并不缺少制度规定。《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在分拣作业时,不得野蛮分拣,严禁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邮件)损毁。违反此项规定的,由邮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明确规定,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易碎件不应超过10厘米。

    但在现实面前,这些制度与标准似乎已被架空,每次出现暴力分拣,总有人替快递员“打抱不平”。显然,暴力分拣乱象迟迟得不到有效改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并不是站在尊重消费者权益的视角考虑问题。现有制度处于“休眠”状态,也难以让快递企业产生足够的改进动力。任何健康的市场,都应当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快递市场也不例外。监管部门不妨借鉴餐饮行业“明厨亮灶”的做法,快递企业不论大小、不分名气,一律置于监控之中,不仅有利于倒逼快递行业注重分拣作业,也能推动整个快递行业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