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以文化品 传承创新 悠久的酿酒史是照亮仰韶前行的文化之光

    收藏在博物馆的小口尖底瓶

    □申明贵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市召开。100年前,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

    自1921年第一次发掘惊艳世界后,仰韶村遗址再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与此同时,距遗址10公里左右的仰韶酒业同样备受关注,这个一直以来致力于以弘扬仰韶文化、讲述仰韶故事、做好仰韶酒品为使命的企业,近些年凭借仰韶文化传承创新经典产品彩陶坊,名扬省内外,成长为中国区域白酒主流品牌。

    “彩陶坊地利是从1975年出土的鱼纹葫芦瓶瓶型演变而来的,而彩陶坊天时则是从现收藏于中国博物馆里的小口尖底瓶创新而来,以文化品,以文兴产,仰韶酒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走出了一个文化赋能、传承创新的中国酒业创新发展示范之路。”一位国内知名的营销专家感慨地表示,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对于小口尖底瓶历史探究以及彩陶坊酒发展探索必然意义非凡,对于仰韶酒业未来发展而言更是影响深远。

    考古发现 小口尖底瓶里有酒

    2020年8月,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开展“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旅局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参与发掘。

    一年后的9月2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渑池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会”在三门峡市渑池县召开。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丰富的遗迹、遗物,经过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表明,不仅弄清了仰韶村遗址发现的青灰色“混凝土”成分,还在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绸残留信息,在尖底瓶残留物中发现有谷物发酵酒等重大发现。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通常认为是汲水器,但是,经过对在仰韶村遗址发现的尖底瓶残留物的科学化验分析表明,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仰韶村遗址尖底瓶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科研人员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八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距今6000-5000年)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对陶器进行非损伤性、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淀粉粒、植硅体、酵母和霉菌),获得了古代酿造谷芽酒和曲酒技术的证据。

    综合研究证明,仰韶村遗址尖底瓶用于发酵粮食酒。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尖底瓶残留物很可能是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采用发芽谷物和曲发酵两种酿酒技术。

    甲骨文中记录了两类酒,即“酒”和“醴”,前者是用发霉的谷物进行发酵的酒;后者则是用发芽的谷物酿造而成,酒精度相对较低。这两种酿造工艺在仰韶村遗址的尖底瓶残留物中均有发现,这项研究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中心区域粮食酒的酿造和消费提供了直接的考古证据,仰韶村遗址尖底瓶与周边地区同类仰韶陶器功能一致,如河南渑池丁村遗址等,其酿酒方法很可能代表了仰韶文化核心地区的技术和发展。

    研究考证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先民的酒具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典型的陶器有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等。其中,最具仰韶文化特色的是小口尖底瓶,因为它唯一贯穿于仰韶文化的全过程,历时长达2000余年,伴随着仰韶文化的成长期和辉煌期。这就不免让人好奇,小口尖底瓶为何能够长盛不衰?关于它的功能认知,我们经历了一个坎坷曲折的过程,最终才揭开了它的真相。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小口尖底瓶是汲水器。为了印证这一观点,1989年,西安半坡遗址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力学系学者合作,进行了一次小口尖底瓶打水实验。结果显示:尖底瓶放到水上之后,由于上部粗重,重心偏上,的确能够自动灌水,但当灌到一半时,重心就会下移,口部就会自动翘出水面,又由于口部较小,即便人工干预,还是很难实现快速灌水;与此同时,当尖底瓶灌满水后,用两边耳朵上系的绳子拎瓶子时,因为重心在上部,尖底瓶又会倾倒,很难用绳子拎着移动,必须抱在怀里才行。从这场实验来看,尖底瓶不大可能是汲水器。如果尖底瓶不是汲水器,那么会有什么用途呢?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尖底瓶的大量出世,人们突然发现不仅中国有,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都有尖底瓶,而他们的尖底瓶或是酿酒器,或是盛酒器。从酿酒科学原理来看,尖底有利于酿酒时液体中杂质沉淀,也更便于将尖底瓶埋入泥土里发酵。

    与此同时,甲骨文中的“酒”字也揭开了小口尖底瓶的功用奥秘。学者苏秉琦对小口尖底瓶持酒器说。论据是甲骨文的酒字“酉”部,就是尖底瓶的象形。与“酒”字类似,“尊”“奠”等字都有“酉”旁,也就是说都与尖底瓶有关,无论“尊”或“奠”都是一种礼仪,中国人讲“无酒不成礼”,都需要酒来表达,这个酒自然应该装在符合礼仪的盛酒器中。因此,从文字角度来看,尖底瓶就是典型的盛酒器。中国文字的象形和演变,极好地佐证了小口尖底瓶与酒的密切关联。

    传承创新 小口尖底瓶仍是现代仰韶人盛酒工具

    7000年前仰韶先民在用陶酿酒,7000年后,现代仰韶人仍在坚持用陶酿酒。

    统领中国高端白酒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在品牌林立的中国白酒行业中,仰韶无疑具备着最为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也正是在仰韶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仰韶酒业汲取了丰富的智慧和营养,进行了成功的品类创新和品牌打造。尤其是201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豫酒转型发展”的战略指引下,仰韶一步步成长为了豫酒第一品牌。

    且看仰韶彩陶坊系列产品,无论是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的瓶型和纹饰设计,还是“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的生产酿造工艺,均是以仰韶彩陶文化为载体建立而起,因此它“好看、好闻、好喝、好受”的四好品质能够深得消费者的内心共鸣和追捧热爱。

    新时代以来,以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为代表的光耀古今的仰韶文化,照亮了仰韶彩陶坊这张豫酒名片、中原名片;而仰韶彩陶坊美酒,也在用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持续浇灌着仰韶文化之树,使其更加枝繁叶茂、颀伟挺拔。仰韶文化与仰韶酒,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依互哺、协同提升的良性发展局面。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得到确切答案:7000—5000年前,仰韶先民就在用小口尖底瓶酿酒、盛酒。将时间的维度拉回当下,现代仰韶酒业人依然在用陶酿酒,用小口尖底瓶盛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