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凝心聚力谋发展 大美东城出新彩

    鹿鸣湖景色宜人

    □王平 樊军培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徜徉在许昌市东城区,广场游园或大气磅礴,或优雅精致,让市民健身休闲更加惬意;东湖、鹿鸣湖碧波荡漾,水光潋滟,让城市显得愈发灵动;众多品牌商场正在聚势成为许昌新商圈,让“购物在东城”成为一种享受;华灯初上,高科技灯光技术给大型楼宇披上“外衣”,让城市夜景美轮美奂、如在画中……

    很难想象,这是一片1997年才开始建设的新城区。24年沧桑巨变,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快速崛起,绽放出璀璨光华。

    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安全整治、创文明城……在一场场考验中,东城区各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全员出战,奋战在任务最艰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阵地”。

    “城市有品位、发展有质量、民生有温度。”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李成说,东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许昌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部署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许东新城开发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打造大美东城,迈出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的铿锵步伐。

    党建引领——担当奉献,凝聚东区发展合力

    “能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我觉得很有意义,也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动。”许昌市东城区鹿鸣湖畔社区志愿者韩晓军至今难以忘记,在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时,一位位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早已汗透衣衫,仍在跑前跑后维持秩序;忙到次日凌晨,他们早已腰酸腿困,仍在一条条录入核酸检测信息……

    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广泛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东城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4个单位、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主阵地,与村(社区)干部协同作战,不分昼夜,24小时在岗值守,做好信息录入、疏导群众、维护秩序、调配物资、政策宣传等工作,化身为保护人民群众的“铜墙铁壁”。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东城区党建引领聚合力的生动体现。东城区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党建高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打造发展“加速度”的最大“动力源”。

    欲事立,先心立。心正则身正,心明则行笃。东城区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东城区落地生根。

    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东城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创新自选动作,扎实开展“三新三树三力”实践活动,按照“新格局、新作为、新征程,树立有解思维、树立用人导向、树立优良作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要求,在解放思想、重点项目建设、许东新城开发、社会综合治理、营商环境、干部执行能力等方面,以新思路破解难题,以硬作风推进工作扎实开展,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东城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做实做细基层党建工作。在城市社区,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党支部、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各类服务团体的规范组建,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点。在农村社区,持续用好“抓办促村、整办推进”工作载体,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全年基层党建重点攻坚项目,力争年底前全区80%以上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在党政机关,深入开展“五比一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自觉担险、担难、担责,全力推动模范机关党组织建设,为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发展”里也有“小日子”。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东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既表现为“首位崛起”中攻城拔寨的必胜信心,又表现为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和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绣花描红的细致功夫。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东城区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全市一流的城市环境。

    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东城区坚持“互联网+”理念,全力打造智慧社区,让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智慧社区养老,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型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物业管理,对全区100余家物业企业进行星级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区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物业服务的需求。

    持续巩固生态环境。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标本兼治,抓好源头治理,确保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10、PM2.5和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并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严格落实河长制,将河湖“清四乱”整治范围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全覆盖。加快推进钧都路、兰花街、天宝路等路段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将建安大道打造成为许昌市形象展示的“迎宾大道”。

    教育事业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东城区加快推进紫云路小学(二期)、德星路小学、竹林路小学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缓解择校热、大班额难题;在教师管理上,不断深化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充分调动全区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在校长培育上,实施校长队伍培养工程,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在名校打造上,以东城区实验小学、学府街小学、兴业路小学等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校园”“许昌名校”为基础,加强与市直名校合作,重点培育一批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校,不断擦亮东区教育品牌。

    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城区围绕“全面宜居、全域宜居”目标,强基础、补功能、提品质,着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之城。

    项目为王——优化环境,全力打造许东新城

    这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项目推介活动:东城区在航空大酒店举行项目推介会,对全区的土地、棚改、基础设施等19个项目进行推介,总概算投资近70亿元;全国各地的140家企业、400余名代表参加,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东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凯强表示,东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投资行动计划,以项目建设的推进和突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东城区把服务业作为全区发展的重点,依托东城区电商产业园,重点在空港商务楼群及沿天宝路、莲城大道两侧集中布局电子商务产业,打造“互联网大厦”;依托一峰国际、大正中央金座、亨源通世纪广场等商务楼群,吸引银行、保险、债券、基金等行业入驻,打造“金融保险大厦”;依托东城区科技孵化园,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入楼、入园,形成集聚效应,打造“科技创新大厦”。同时,抢抓郑许一体化、许港产业带对接发展机遇,在许昌东站以东区域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塑造全市“智慧物流、临空配送”的形象名片。积极推动东城区数字经济综合体、胖东来综合产业园、新大新总部及智能化配送中心和继元科技产业园等4个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园区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招商引资大手笔推进。东城区切实把开放招商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突破口,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着力抓好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意向项目加快落地,优质项目对外招商。全区各级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指标,以“万人助企、联乡帮村(社区)”和“两条例一决定”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工作,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与此同时,全面推行“网上办”、随时随地“掌上办”,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倾心当好服务项目和企业的“店小二”。

    许东新城是一片众人瞩目的发展热土、人才沃土,总占地2.5万余亩,规划设计以绿脉主轴为主题空间结构,涵盖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多层次服务设施,结合周边“林、田、湖、河”生态格局,形成“碳汇绿廊,生态共享”“北教南创,双核联动”的生态结构,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苏凯强表示,市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北进东拓、加快许东新城重大片区开发建设,未来一个时期许东新城将是东城区发展建设的主战场。东城区坚持“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特色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谋划实施“121233”项目,即12条市政道路、1条河(小洪河水系整治)、2所医院(东城区人民医院、许昌清福健康养老中心)、3所学校(紫东路中小学、清风路小学、东枫外国语学校)、3个安置房(岗王、邓庄、长村),拉开许东新城开发建设序幕。截至目前,许东新城重点区域的征地拆迁已基本完成,道路、水系、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当前要重点做好5项工作:尽快完成花都大道两侧的征拆工作,开启许东新城建设热潮;以忠武路开通为带动,全面启动海棠路、水杉路、清风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和小洪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邓庄、长村、岗王社区安置小区建设,解决群众“回迁难”问题;全面启动景紫东路中小学、清风路小学和东城区人民医院等建设,集聚城市活力,拉动城市发展;加快推进万洲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建设,谋划实施总投资35亿元的梦幻三国5G文旅项目,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把许东新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养、宜学的生态新城。”苏凯强说。

    民生为本——共建共享,构筑宜居宜业家园

    最美的风景是“和谐”,最好的感受是“幸福”。

    蓝天碧水铺就城市底色,路畅河清绘出生态画卷,产城融合厚植发展家底……探寻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轨迹,不难发现,“民生为本”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

    东城区的城市宜居度、幸福感、获得感、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4项指数均居全市第一位,公众安全感指数全市领先,“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荣获“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先进区(市、区)”。

    一心一意谋民事,一枝一叶惠民生。中央公园景观、鹿鸣湖体育公园绿化景观、许昌东站出入口等区域景观再提升;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居民户1万户;拆除户外广告及楼顶(体)标识1400余块;赵湾路南延、南海街西延等断头路顺利贯通;大力实施花都大道、G107改线、中原路、郑许市域铁路东城区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形成“六纵八横”主干道路网;建成11座智慧阅读空间,实现49个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东城区坚持系统谋划韧性城市建设,让城市内涵更加精致、环境更加精美、治理更加精细。

    抢抓许昌市全域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东城区主动担当作为,强化使命责任,探索具有东城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抓好粮食生产。抓好永昌街道办事处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真正落实“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政治要求。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排污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永昌街道办事处、祖师街道办事处共9.7公里的农村道路建设改造和8公里的村内排水沟建设任务,加快推进2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以祖师街道办事处、永昌街道办事处为重点,以清潩河两岸观光采摘、华育“花舞小镇”和军鹰航模基地为依托,打造品种多样、特色鲜明的观光旅游农业;依托已成立的5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极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永昌街道办事处宁门村椴木香菇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新阶段昂扬奋进,新征程阔步前行。东城区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立足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优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聚合民生资源、推进精细管理、优化生态水系、强化康养保障、探索“棚改”新模式、建设“平安东城”等领域狠下功夫,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全力打造许昌市集养老、居住、产业于一体的许东宜居生态智慧新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城区的绚丽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