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理性看待“博士应聘中学教师”

    □江德斌

    10月10日,“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话题迅速蹿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缑晓雪上周五参加了一个深圳“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教师岗面试,她称,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其中有4个人都是博士。据在场面试的人说,化学那边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竞争如此激烈,令不少人惊呼,中小学教师队伍太内卷了,连博士都加入“战争”了。事实上,这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近年来,各地学校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大量清华、北大、剑桥、牛津等名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被吸纳进教师队伍,而更多名校博士、硕士生去中小学做教师,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对广大毕业生而言,收入稳定、带薪假期长、福利优厚、社会形象好……这些优势大大增强了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也让“教师热”持续升温。况且,教育本身就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高素质人才对教育工作有直接促进作用,大量高学历人才选择成为中小学教师,对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名校博士、硕士生多是“学霸”,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同等招聘条件下,他们的竞争优势自然更大。至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则可以通过实践补足。而且,这些高学历毕业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投身教育行业后,犹如“鲇鱼”一般,可以充分发挥力量,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基础不稳,大厦难立。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命运,更需要高素质“园丁”来培根固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投入在逐年加大,但人才力量依然比较薄弱,部分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因此,中小学教师队伍急需补充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唯才是用,人尽其才。各地中小学在招揽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后,要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突破“刷题”套路和“题海”战术,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动手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博士应聘中学教师”的现象应该理性看待。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教师越来越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不论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村,孩子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这样,素质教育和机会均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