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垃圾银行”扮靓乡村

    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村民如何分类投放垃圾。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李新义

    “以前所有垃圾都是扔到垃圾池里,臭得过路的人捂住鼻子;现在家家户户都发有小垃圾分类桶,街道干净了,环境卫生了,生活越来越好了。”9月25日,尉氏县邢庄乡尹庄村在公益岗位上务工的村民朱永丽,一边擦拭街道旁的淡蓝色垃圾箱,一边对记者说。

    在尹庄村,街道旁的淡蓝色垃圾分类收运点格外引人注目,一些村民正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指导下,排队向可回收物设备里投放垃圾。

    “我们是2019年10月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刚开始可不是这个样子。”邢庄乡智能高效防臭堆肥厂负责人张胜男说,他们最初走访发现,相比城区,在农村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困难得多,提起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等,村民们都一片茫然。

    张胜男介绍,邢庄乡智能高效防臭堆肥厂,是因地制宜建起来的“户分类、村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目前,该乡的尹庄、郭佛、安庄、屈楼等村的村民家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并在村主要公路旁及村民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了垃圾分类集中收运点,每个集中收运点都有可腐烂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指示及相应分类垃圾回收桶,村民可将家中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就近的集中收运点。

    “易腐垃圾由各村垃圾分类指导员、保洁人员或村民投放至就近的智能高效防臭堆肥房,进行资源再利用。”张胜男说,村民可用可回收垃圾的正确投放获得相应分类积分换取生活日用品,垃圾由乡垃圾分类公司统一收运处置。

    “起初,村民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我们只有进村入户多走访多宣传。”张胜男说,为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乡党委、乡政府当时聘请10多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垃圾分类宣传员和清运员,多次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达2万多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发现,垃圾分类后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垃圾分类中。

    张胜男说,智能垃圾积分卡记录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专属积分,通过粘贴垃圾分类二维码并完成正确投递后,卡内积分会自动随垃圾分类重量积累而增长,积分可在村里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目前郭佛、尹庄、安庄、屈楼等村的村民全部办了卡,截至8月底,“垃圾银行”已为4个村的村民积了400万分,垃圾减量达到14万立方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