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加密人工监测 守护城市水缸

    “饮用水通往千家万户之前,还要经过沉淀、消毒等流程,所以大家喝到的自来水都是安全的。”

    □本报记者 赵一帆

    暴雨过后,李和通最大的变化,就是回家的次数少了。作为郑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一员,记者8月4日在郑州市尖岗水库见到李和通时,他正在进行人工水样采集。

    “全省启动饮用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后,原本一月一次的水质采样工作变成了一天一次。”令他欣慰的是,暴雨至今,郑州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良好,基本没有受到暴雨的影响。

    然而,分布在全省河流、水库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些监测站房顶渗水、地面塌陷、几乎成了危房;有些室外采水系统被大雨冲坏,无法正常运行;还有些监测站甚至被洪水淹没。据统计,全省169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损毁73个。

    为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省生态环境厅7月22日发布了《河南省汛期饮用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工作方案》。用一周时间,对全省107个市、县级饮用水源地开展了685次水质监测。

    李和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忙起来的。郑州市共有7个饮用水源地,大多分布在城郊,要完成一轮水样采集,得花费一整天。

    采集只是第一步,样本送到实验室后,还要对109个监测项目进行严格分析。“每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旦发现异常,就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防污染扩大。”李和通说。

    紧张不是没理由的。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暴雨是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因素之一。一方面浑浊的雨水会降低水质,另一方面雨水会裹挟地面的污染物流入饮用水源。“好消息是,持续一周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未受到暴雨影响。”省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饮用水源地对周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饮用水通往千家万户之前,还要经过沉淀、消毒等流程,所以大家喝到的自来水都是安全的。”

    经过数日抢修,截至目前,因暴雨损毁的7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已修复35个。“但我们还不能松懈,要持续密切监测直到汛期结束。”说完,李和通又赶往下一处水源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