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守牢个人防护的“一米线”

    “我们不仅要在战‘疫’中时刻小心谨慎,在平时更应该把好习惯化作‘晴天带伞、有备无患’的自觉。”

    □本报评论员 于晴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分餐制……这两天,随着郑州疫情防控升级,这些好习惯再次成为人们相互提醒的“高频词”。虽然我们经历疫情洗礼,但扪心自问,这些好习惯你坚持下来了吗?

    说句老实话,部分习惯坚持得比较好,比如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喷嚏遮掩口鼻等,但分餐制、公筷公勺、一米线等习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并没有“习惯成自然”。例如笔者家门口的包子铺、快递点,大家买早餐、取快递,还是没有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上前询问缘由,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哎呀,忘了。”“不好意思,没注意。”可见,一些人没有守牢个人防护的“一米线”。

    疫情防控,客观上强化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紧迫性。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场所的防护习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或许有些习惯,例如“一米线”“分餐制”“公筷公勺”等,不太符合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但既然能减少疾病传播,我们就应该长期坚持。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范疾病的最好“防护服”。不仅是预防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戴口罩还可以预防肺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隔离空气中的粉尘、雾霾、花粉等,避免呼吸道、脸部过敏;公筷公勺、分餐制可以防止病从口入,减少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排队时遵守一米线、外出游玩不扎堆,时刻注意才能不给细菌病毒入侵身体的可乘之机。

    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关乎个人卫生,而且关乎公共文明,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又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安全健康,同时也符合时代的文明准则,体现的是文明与进步。伤疤未愈就忘疼万万不可,我们不仅要在战“疫”中时刻小心谨慎,在平时更应该把好习惯化作“晴天带伞、有备无患”的自觉。

    疫情总会过去,但未来随着商业复苏、学校复学、旅游回暖,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也会暗藏风险,需要每个人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否则,抗灾防疫、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都无从谈起。

    好习惯能否不打折扣地保持,考验着我们的定力和执行力,疫情虽然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它同时也是一次好习惯的“集中补课”。它提醒人们不忘已经付出的巨大代价,该补上的“短板”要及时补上,养成、坚持、巩固,让好习惯内化成下意识的行为,而不是放任自己退回到不良习惯的“舒适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