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迎战洪峰的这一天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7月24日20时,沙颍河周口段的流量从前一天的峰值2000立方米/秒,回落到1750立方米/秒,这一轮洪峰平稳过境。此时,贾鲁河扶沟段的流量仍在315立方米/秒,远超其保证流量。党员干部、子弟兵和群众,正奋战在防汛一线,不舍昼夜。

    7月24日,凌晨时分,夜阑人静。忙碌了一整天的尹子文确定一切正常后,返回寝室准备休息。在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这个2000多人的安置点,除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他的担子最重。安置点内的50多名志愿者,现在都是他的“兵”。

    “2000多人的吃喝拉撒睡还有心理辅导,不能全推给村镇干部,一旦需要他们还要冲到防汛抗洪前线去。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出一份力。”尹子文说。

    7月21日,连日暴雨导致贾鲁河上游区域出现严重超能力洪水险情,在市、县两级政府的组织下,贾鲁河沿岸的西华县十多万村民按要求转移到指定安置点避险。

    转移前一天,尹子文恰好来到了杜岗村。他跟着村民一起来到安置点,成为管理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

    “他是我们最好的‘外援’,有10年志愿服务的经验,做事尽心尽责。”安置点负责人笑着说,“餐饭发放、环境卫生、物资调配、心理辅导他样样行,我们都说他一个人能顶三个人,是我们安置点的一根‘定海神针’。”

    7月24日,听到雨声,李新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匆匆洗漱后,便向文星学校赶去。这一夜,他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

    李新生是太康县常营镇的党委书记。7月21日,为保障贾鲁河沿岸村民生命安全,扶沟县开始转移群众,一部分转移到县城内的安置点,另一部分向周边县(区、市)转移。

    “为确保每一名避险群众吃好住好,22日以来我们机关人员全员上阵,尽力做好安置工作,并联系爱心人士为避险群众捐赠物资。”常营镇党委副书记王翔飞介绍。

    李新生来到文星学校餐厅,油条、馒头、鸡蛋、胡辣汤、八宝粥……品种丰富,热气腾腾。“宿舍里有空调、卫生间,党委政府安排得真周到。”扶沟县林业局北林场转移群众王孝仁连声称赞。“来了都是一家人,我们一定动员一切力量,让所有人感受到像家一样温暖。”李新生说。

    7月24日上午10时30分,扶沟县练寺镇张店村贾鲁河堤,副镇长李广德正在组织群众护堤。从7月19日修堤开始,他们已经连续在大堤上奋战了五六个昼夜。修成不久的贾鲁河大堤上,数十位党员干部和村民护堤抢险,大堤下,一面党旗格外显眼。

    “贾鲁河流经这里有80多米长没有河堤。”为了保护家园,镇里领着干部群众,凭着有限的几台机械和大家的肩扛手提,几天时间修起了一道80多米长的大堤。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已经转移到安置点。村里安排六七十个人,分两班坚守大堤,并组建了党员突击队。

    “该轮班了好多人不愿回,都想一直干下去保护家园。”说话的人叫张贵生,在扶沟县城开了一家卫生室,一听说村里防汛需要劳力,他就把老婆孩子安顿好,跑回来守大堤了。

    “快来看,是不是管涌了?”一声尖叫,大堤上的人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了。有几位村民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木桩,插进大堤边上,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忙着用挖斗往下压。

    “这下好了,不用担心了。”看着管涌被处理好,焦急关注着险情的村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