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百年大党 初心如磐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昔日的歌谣,连同如林担架、如流推车,共同见证亿万人民如何跟着共产党,创造新中国。

    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问题来自历史,答案就在当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以初心守民心,为人民利益呕心沥血。

    水资源南丰北缺,一渠丹水奔腾而上。如《九歌》般回肠荡气,似《天问》般奇绝壮美,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输水超360亿立方米,一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失衡困局,超过7900万人受益,其中河南达2400万人。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神州大地尽锐出击。河南2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坚守一线,500多万名党员主动请战,58.9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殚精竭虑。

    贫困痼疾久治不愈,党员干部披荆斩棘。河南13.76万名驻村干部从四面八方奔赴田间地头,向贫困宣战。718.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放眼神州,中国速度举世瞩目,中国力量震撼人心。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奔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的启明星,照亮中国,辉耀世界。

    为什么中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举国上下一盘棋”?美国政治作家萨拉·弗朗德斯的评论一针见血:“在危机中或紧急状态下,人民的福祉优先于资本主义的利润。”

    事实证明,新时代“中国之治”生机盎然——它超越功利主义的道德悖论,跳出“零和博弈”的陈旧巢窠,用无可比拟的优势向世界宣告:“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坚守为民初心,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张玉滚拿起粉笔、扎根大山,用青春谱写传道之歌;眼见老乡们缺医少药,郭光俊放下药箱、留在农村,用奉献书写杏林佳话;面对肆意挑衅的来犯之敌,肖思远、王焯冉英勇战斗,用生命筑起巍峨的界碑……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群在变,故事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人民的信仰,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力量,共产党的光辉。

    穹顶之上,中国空间站从我们头顶掠过,三位航天英雄回望地球,世界的东方既古老厚重又青春婀娜。宇宙浩瀚,群星璀璨,人类文明之火葳蕤。人们不禁追问:“若干年后,中国将是什么样子?那时我们过得如何?”这样的提问总能引发热议。

    “既然时间是中国的朋友,青年成长之路,就是走正道、看长远、干实事。”一位网友的跟帖耐人寻味。从百年大党的百年辉煌中,感受初心如磐,定能不断激荡起波涛汹涌的“后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