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生态焦作 绿染城乡满目春

    郁郁葱葱的焦作北山 武宣 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六月的怀川大地,万物并秀,风光无限:太行山林深鸟鸣,大沙河草茂水丰,天河公园“碧带”穿城……焦作市民头顶一方蓝天,远眺一脉青山,近赏一泓碧水,笑览一城诗画。

    焦作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绿色成为生态宜居美丽焦作的亮丽底色。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家园更美,一幅锦绣生态画卷正在眼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黄河边、北山里、大沙河湿地公园、‘四好农村路’……哪儿都老美,蓝天上,白云飘,骑行时心情特别好!”焦作市民闰涛是一名骑行达人,6月15日说起骑行时去过的地方十分兴奋。

    一组数字印证了闰涛的幸福感:2020年,焦作PM10年累计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较省定目标(106)低9微克/立方米;PM2.5年累计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较省定目标(60)低4微克/立方米;年累计优良天数共209天,同比增加45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体目标,焦作坚持规划布局与重大项目相结合、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融合、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相统一,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焦作篇章。”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说。

    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背后,是焦作市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焦作市民赵素芹对最近几年空气质量的变化感触颇深。“前几年雾霾严重时,我都不愿意去锻炼。等到双休日、节假日,就和家人去太行山里在山路上走路进行健身,感觉山里和城里的空气质量差别太大了。现在,我就在小区附近的体育馆里走路,空气很新鲜,再也不用跑到山上去走路了。”

    何止是蓝天白云?

    去年,焦作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在全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焦作市排名从2017年的第10名跃升到2019年的第5名。

    经过对城区河道的综合整治,焦作市区全部消除了黑臭水体。群英河、黑河、白马门河、瓮涧河、普济河等不少河段相继通水,水清岸绿景美,提升了城区的颜值,成为焦作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鸟儿翱翔水面,芦苇随风舞动,花草招蜂引蝶……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让昔日的“臭水沟”蝶变为“城市会客厅”“市民嘉年华”。

    在焦作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赵耀东的镜头里,焦作“母亲河”大沙河里栖息的鸟儿种类不断增加,当初的惊喜心跳如今已经变成习以为常。

    近年来,焦作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在大沙河观察记录到鸟类1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

    何止是河湖清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岸的天河公园里,“水袖流云”“锦绣四季”“临山印水”“枫林晚秋”“玉花承泽”等节点公园,绿草如茵,鲜花芬芳,各有特色,一条穿城而过的“碧带”正扮靓焦作城区。

    生态建设体系日益完善

    6月7日上午,焦作市河长制局级联席会议暨市级河流河长办公室授牌仪式举行,17家市级河流河长办公室获授牌。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有了更用心用情的守护者。

    天蓝、水绿、山青、空气好、家园美的背后,是焦作生态建设体系日渐完善。

    焦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分类施策,打好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组合拳”,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受工业体系影响,大气污染曾是焦作久治不愈的顽疾、挥之不去的阴影。

    蓝天保卫战,换来白云朵朵、繁星点点。聚焦科学、依法、精准,邀请中央、省级专家,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家委员会,坚持“治、建、调”并举,以“四大结构”调整和“三散”治理为重点,既强化管控,又加快治本,持续扩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站在市区看北山,不再是过去那样‘雾里看花’。雾霾天越来越少见,蓝天白云不稀罕,市民的生态获得感实实在在。”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王鑫感慨。

    碧水保卫战,赢得条条清流环绕家园。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废水处理,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抓好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南水北调工程“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原来没有征迁的时候,村子旁边就是群英河,不是干得没有一滴水,就是河里黑水臭气熏天。现在河里常年水清,旁边有柳树、花草,真是美得像花园。”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居民王霞谈起身边的变化深有感触。

    净土保卫战,守牢“看不见的防线”。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谋划环保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32亿元,整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404个。

    守住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焦作市区北面的太行山,是焦作发展的绿色“聚宝盆”、发展“生命线”。焦作制定并强力推进《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在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径,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变成了林木葱郁、瓜果满枝的花果山和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尊敬的王书记、徐市长:打扰你们了。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你们报告一件事情……”去年3月,焦作市龙头企业龙蟒佰利联的董事长许刚在手机上认真敲下近千字的感谢信,以微信的方式分别发给市委书记王小平、市长徐衣显。

    一封感谢信书写一段佳话。在“企业服务日”活动中,焦作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来到龙蟒佰利联现场办公,集中调研公司面临的7项环保问题,为企业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合格绿色答卷的背后,是焦作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执着信念,是焦作上下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转型的不懈努力,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

    焦作市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摆到突出位置,全面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和北山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上下绿色发展理念明显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持续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日益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制度建设筑牢生态建设屏障。围绕国家战略大局,聚焦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着力优化调整产业、运输、能源、用地“四大结构”,强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扎实做好生态环保工作。

    以法律“坚盾”护航生态建设之路。《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先后出台,让法治严管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新常态。

    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还有众多企业。

    “我们携手牧场、经销商等,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之列。”蒙牛焦作乳业负责人白杨介绍。

    国家级绿色工厂,焦作拥有8个,是全省拥有数量较多的城市。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建设也成果丰硕。

    在第三届全国“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我省唯一一个一等奖的焦煤集团千业水泥5G绿色无人矿山项目,同样是生动例证。

    “我们坚持生态立市,践行绿色发展。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力实施沿黄生态保护、‘四水同治’、国土绿化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徐衣显说。

    岁月作笔,山河为卷,奋斗作答。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焦作,必将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中原作出新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