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 科技赋能 农区蝶变
本报讯(记者赵春喜通讯员齐长海胡恩来)春节临近,朔风凌人。位于郸城县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里,却有着别样的风景:生产线繁忙有序,一粒粒金黄色的玉米经过几十道工序,被制成一罐罐晶莹剔透的乳酸系列产品,运往全国及世界各地。
“玉米制成乳酸,价格提高了20多倍。”1月22日,金丹乳酸公司董事长张鹏向记者介绍,“由乳酸到聚乳酸,再由聚乳酸生产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制品,我们协同研发的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破解了塑料‘白色污染’难题,创造了巨大商机。”
科技赋能,让玉米蝶变成金。就在前不久,金丹乳酸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郸城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信心更足。
近年来,该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促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找准县域发展的增长点、转型升级的支撑点、错位发展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传统农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该县每年都要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科技攻关、科研奖励。目前,该县已设立有1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3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37项,申请专利796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3%,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
为抢占企业科技“制高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金丹乳酸公司负责人,数次赴南京“招才引智”,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建立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共同实施国际领先的聚乳酸项目。巨鑫生物与美国辉瑞医药公司、省科学院签约,联合建立抗肿瘤系列产品技术转化与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郸城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家,形成了食品和医药两大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激活人力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是郸城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又一新路径。该县组织考察招商团,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走访和调研,推介郸城、招才引智、招商引资、谋求共赢。该县充分发挥10万名在外务工人员从事制伞行业这一优势,把握东南沿海伞业向内地转移的良机,积极打造“中国伞业之乡”,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000亩的伞业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入驻制伞企业60多家。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抢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机遇,着力打造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和河南乡村振兴典范区,走出一条传统农区高质量发展的通衢大道。”郸城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