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陶山村的“第一次”

    2018年年底,陶山村30户贫困户109人全部顺利脱贫。刘召唤信心满满:“我相信,陶山村的老少爷们还会迎来更多人生当中惊喜的第一次。”

    □本报记者 成利军

    王屋山腹地的济源下冶镇陶山村是一个小山村,原来贫穷偏僻,几乎与世隔绝。而这几年,村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兴奋当中,因为他们每天都面临着让人惊喜的“第一次”。

    “‘俺村山高土薄石头多,到处都是穷窝窝,条件艰苦,你多担待’,这是我2017年来陶山村驻村时听到的第一句话。”1月20日,国网济源供电公司驻该村第一书记刘召唤说,“我当时的回答也是只有一句话,‘我有准备’。”

    小山村其实一点也不小,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但所有的林地、山坡地加起来,面积足足有8平方公里。刘召唤用了3个月的时间,将这8平方公里内数不清的沟沟坎坎走了个遍。根据村里丰富的峡谷、山岳、河流、湖泊、森林、洞穴、古泉、老宅、石窑等自然人文资源,他提出了“特色支撑、基地拉动,机制保障、规划先行”的发展定位,通过抓好“人心、人居、人文、人气”四大工程,决心让这沉睡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陶山村全体党员干部及村民们形成共识之后,内整村容,外邀媒体。随着陶山村一次次在广播里留声、在电视里留影、在报纸上留下文字图片、在网络上留下音乐视频,让村民们始料未及的众多“第一次”开始不断闯进他们的生活,也不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第一家摄影创作基地在村里挂牌了,透过镜头,村民发现,原来世世代代居住的小山村竟然如此之美;第一家研学基地、第一家文学采风基地、第一家美术写生基地、第一家户外运动基地相继在村里挂牌了。

    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国庆节期间,村民竟然第一次迎来了在自己村里举办的“黄金周”,5000余人次的游客,一下子把村民家里的土蜂蜜、野韭菜等土特产买了个精光。村民惊呼:“天哪,不用出门也能做生意呀!”

    第一次在村里举办的房车露营节,更让村民感到抓紧提高软硬件服务设施的紧迫性。于是,村里出了第一本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编撰的书《陶山引胜》,有了第一座旅游公厕,通往村里的路拓宽之后,第一次被外界称为“旅游公路”,有些村民也第一次开始为外来的游客当起了导游。

    村里很快有了第一家林果合作社、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家农家宾馆、第一家根据窑洞改造的民宿和第一家咖啡屋;各种土特产不仅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商标,而且还第一次“上网触电”,卖得很是红火。

    村子有了名气,成了网红村,还与郑州上街的石嘴村结成了“亲家”。2018年年底,陶山村30户贫困户109人全部顺利脱贫。刘召唤信心满满:“我相信,陶山村的老少爷们还会迎来更多人生当中惊喜的第一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