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许昌学院以学科优势助力乡村美丽蜕变

    □张建华 钟伟平

    许昌学院一直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性任务,在定点帮扶许昌市建安区袁庄村,结对帮扶南阳市内乡县灌涨镇、马山口镇的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优势,用实际行动见证了幸福乡村的美丽蜕变。

    发挥高校优势形成帮扶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各项帮扶措施精准开展。学校采用“一对一”形式结对帮扶,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学校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对内乡县灌涨镇、马山口镇进行立项帮扶,从追寻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感受乡土情趣等方面进行特色规划设计。建立了与当地民俗相协调的乡村旅游文化建筑群,重塑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产业新融合,建立了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校地共同保护机制。

    学校发挥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艺术等学科专业优势,编制完成了袁庄村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结合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租赁、采摘、住宿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实现村集体增收,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在本村就业。

    办好惠民实事提升村民获得感

    开展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学校直接投入袁庄村帮扶资金24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捐赠宣传板、安装农田灌溉设备、改造乡愁小院和空宅绿化游园、安装路灯等。清理疏浚老寨河河道,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同时对河道两侧果树进行部分绿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较大提升。

    做好文化惠民服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在帮扶地建立农家书屋,打造互联网阅读空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升国旗爱国主题教育、孝老爱亲等系列活动,受到村民广泛好评。

    发挥教育培训优势,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9人、新型技术农民18人。对帮扶单位中小学教师进行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

    推动精准扶贫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整合村档发加工、食用菌种植等致富带头人,打造袁庄村扶贫小院,成立“袁庄村就业扶贫车间”,动员贫困户和脱贫户在村内务工就业工作170余人,积极鼓励注册扶贫文化特色标示商标,并实现线上销售,鼓励村民开展食用菌和蔬菜种植,村集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3万元左右,相关农户收入增长近60%。

    发挥学校医学专业优势,实施健康扶贫。组织医学院师生到帮扶单位经常性开展义诊及医疗救助活动,通过健康宣教、指导就医、入户诊疗、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宣传等,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积极治疗和预防疾病,减少病残发生率,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帮助贫困村完成“有基本医疗保障”指标。通过培训包括村医在内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推进大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治疗、管理有效衔接和对重点传染病防控,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扶贫队伍。

    许昌学院先后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选派优秀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被河南省扶贫办等单位评为“定点扶贫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单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许昌学院党委书记闫纪建表示,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折点上,许昌学院将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担当、更大的魄力,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奋力实现新的作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