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大音希声会善寺

    制图/王伟宾 摄影/阎铁成

    □阎铁成

    在郑州嵩山庵观寺庙中,会善寺是最不张扬的,它把自己隐藏在太室山积翠峰下幽谷中,笑对风啸雨骤的千年风云,优雅演绎着释家净清。它与嵩山别的寺院相比,极冷清,没香火,知道它的人不多,参观它的人寥寥。然而,会善寺充满传奇。

    它是古代嵩山地区僧人受戒中心,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寺内大雄宝殿,是嵩山仅存也是最大的元代建筑。寺内净藏禅师塔,是中国最早的八角形砖塔。

    2001年6月25日,它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括会善寺建筑群在内的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古寺至唐鼎盛

    沿着登封市嵩阳书院门前道路西行,翻坡越涧,车行十多分钟,进入山谷丛林中,转过两道弯,一片开阔广场出现在我面前,会善寺到了。

    驻足广场北望,积翠峰层峦叠嶂,青翠欲滴,广场北部台地上几株身形硕大的古树甚是夺目,龙钟斑驳的躯干,遮天蔽日的虬枝,不用絮言,让人读到悠远岁月的沧桑。掩映在古树之后的红墙黛瓦的殿堂,就是会善寺了。

    据北魏《会善寺铭》、北齐会善寺碑等记载,会善寺“取众善会归之意”得名。但会善寺建于何时,说法不一。

    据清代刻印本《会善寺记》载:“会善寺者,古今法窟之渊源也。始于汉,盛于魏,跋陀尊者居之,时欲静退译经,而魏孝文帝于五乳峰前构翻经台,其后名曰少林,即会善之支流也。”该《记》“诏敕”篇亦说:“寺名沿革,考之传记,始于汉明帝。”《会善寺记》出自古时专研寺史者之手,为当代文物工作者重视。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嵩山会善寺重修佛殿碑记》则称,“会善寺者,基构资始,本后魏孝文之离宫,栋宇相楯,为澄觉禅师精舍。”两说一说源自东汉,一说始于北魏,前后相差数百年,孰是孰非?

    佛教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摄摩腾、竺法兰在公元64年前后在嵩山说法,嵩山诞生了汉传佛教史上最早的寺院慈云寺、法王寺,会善寺所在距法王寺不远,当年二人云游此处,建会善寺讲经说法极有可能。北魏孝文帝笃信佛法,先选中它建离宫,之后安置梵音知己跋陀居住为其立寺,也是情理之中事。

    不管是源于东汉还是源于北魏,到了唐代,会善寺已经很有影响了。寺内云集了道安、普寂、惠满、一行等一批著名的佛教大师,会善寺的巨大影响力,引起皇家关注。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春,武则天巡游嵩山,仰慕会善寺禅师道安大名,特意来到寺内问法,两人相谈投机,遂拜为国师,并赐寺名为安国寺,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

    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唐代宗在会善寺住持乘如的上表上亲批牒文,准许在会善寺重建戒坛,同意抽白马寺、敬爱寺、同德寺、奉国寺、香谷寺的七位高僧到会善寺“洒扫庭除,奉受戒律”,共襄盛举。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五月,唐懿宗来到会善寺,赐了两个讲经座,均有两丈高,由沉香木和檀香木打造。并在寺内设万人斋,一时盛况空前。

    大师云集,皇家恩宠,会善寺引得名人趋之若鹜。唐代沈炯、苏味道、王维等纷纷到此瞻拜,留下诗作名篇。

    宋代,会善寺重修,宋太祖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再赐名“祝圣护国万寿禅寺”,免去会善寺的差役、赋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驻跸会善寺,看到殿堂庄严,景色秀丽,诗兴大发,为会善寺御书诗作楹联。

    中国有千载历史的寺院不鲜见,但千年来得到诸多帝王“巡幸”的并不多。足见会善寺的魅力。

    ◎一行盛名创制新历

    远藏深山的会善寺之所以充满魅力,在于它历代都有高僧大德。北魏有跋陀,唐代有道安、普寂、一行等,宋代有高僧奉言、全审,元代有濬公,清代有了亮、月公,他们或阐发梵音独到,或传扬佛法有功,在《高僧传》《传灯录》及寺内碑记、塔铭上都留下大名。其中,唐代杰出天文学家一行更是名贯古今,成为嵩山绕不过去的重要历史人物。

    一行俗名张遂,年少博览经史,好天文历算,名满京师。但他厌恶与权贵为伍,来到嵩山会善寺出家,拜于禅宗七祖普寂大师门下,普寂大师为他取法名一行。

    他在嵩山修行数年后,普寂大师鼓励他出寺游学,一行走遍名山古寺,探究佛法真谛,又广博天文、地理、数学、五行等学问,终成一代大师。所撰《大日经疏》,是阐释密宗理论的权威著作,一行被尊为“密宗之祖”。

    一行最伟大的成就在天文学领域。当时,唐代使用历法不甚准确,唐玄宗下诏命一行编制新历。为得到精确数据,一行和梁令瓒创制了黄道游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重新测定恒星位置和研究月球的运动规律。测得150颗恒星的位置,发现恒星位置在移动,便把移动情况用36张图标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化的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的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1000年。

    观测天象的同时,一行主持了大规模的大地实测活动。测量地点遍布全国,以黄河南北平原地区为中心,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今蒙古境内),南到北纬17度的林邑(今越南境内),测量内容包括当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正午时分八尺表杆的日影长度、北极高度、昼夜长短等。他还在黄河中下游平原上选定四个地点测量,通过实地测量和精确计算,推翻了过去沿用的“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点,得出了新的更科学结论,将一行的测算结果换算成现代表述,就是一度为132.03公里。一行在全世界第一次实测了子午线长度,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这是“科学史上的创举”。

    完成大规模天体观测和实地测量工作后,又经周密推算,一行终于完成《开元大衍历》,这个历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准确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标志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后世历家均沿用这一格式编历。

    创制新历过程中,一行和梁令瓒又合作创制出水力运转的浑天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自动计时器,且具有报时功能,比西方最早的威克自动计时钟早600多年。李约瑟认为水运浑天仪是世界上机械天文钟的发端。

    一行是很有成就的天文学家,但他对前人成果充满敬仰。他带下属南宫说专门来到登封观星台,这是当年周公测天量地寻找天地之中的地方。为纪念周公测景旧制,把土制的周公测景台换为石圭石表,在石表上刻下“周公测景台”五个大字。

    千年过去,一行等人远去天国,但人们依旧能在会善寺砖瓦廊柱碑碣间,倾听到大师绕梁的余音依旧在回响。

    ◎净藏之塔“中国之最”

    会善寺建筑群中,有嵩山地区最大的元代殿堂。还有中国最早的八角形砖塔。

    会善寺山门质朴低调,没有高台,制式仅是一座普通的硬山式建筑,灰瓦红墙的山门开三个券门,中间门上方嵌一横匾“会善寺”,字体敦厚内敛。山门前两尊石狮也非威武模样,而是活泼灵动,让人亲切欢喜。

    踏入山门,眼前是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大殿坐北面南居中而立,左右建有东西配殿。大殿粗看与普通寺院没啥不同,定睛细看,才会发现它的特别。

    大殿底部月台极宽敞开阔,占据院落三分之二面积,这在寺院建筑中极少有。月台之上的大殿样貌质朴,却让人看一眼便震撼心灵。

    这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的歇山式建筑,灰瓦灰墙,本色窗棂,出檐深远,庄重大气,雄浑中充满灵动,质朴中张扬着优雅。檐下用材硕大的斗拱、外挑五辅作重拱双下昂的制式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建筑。这座大殿,为元代建筑遗构,它不仅是嵩山地区唯一的元代殿堂,也是河南省现存25座元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宋代达到高峰,既有雄浑之威武,更有柔和灵动之美妙。会善寺元代大殿承宋制余韵,完美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庄重舒展之美,有着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它是“天下之中”建筑群的一大亮点。

    会善寺内的净藏禅师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它是安放净藏禅师灵骨所建,建造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

    它坐落在会善寺常住院西侧山坡上,通高10.3米,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建于高台上的须弥基座,中部为倚柱、斗拱和门窗组成的塔身,上部为叠涩砖檐、砖雕山花蕉叶和石雕宝刹组成的塔顶,造型庄重精美。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也是中国现存古塔中最早用须弥座作基座的塔。

    它是佛教建筑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创新的珍贵实物标本,以砖仿木,展现了唐代八角亭木构建筑的柱子、阑额、斗拱、门窗等做法,是唐代精湛建筑工艺与时代特征的原真记录。古建大师刘敦桢评价:“唐代砖石结构墓塔中,采用木构式样最多的,只有净藏禅师塔一处。盛唐木建筑的式样,可由此推测一部分。但单就平面采用八角形一点而言,在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资料里,没有比它更重要,年代更古老的了。”

    寺院中的塔是用来安葬高僧大德的,会善寺有自己的塔林,清代景日昣曾记述“坟塔群岿”,留存至今的只有5座,除了净藏禅师塔外,其他4座也很有特色。意公塔是不多见的琉璃塔,首杰塔和林上塔周身叠檐、门窗、图案等装饰陶制而成,也很少见。这些塔形制优美,塔身镶嵌的塔铭和遗存在寺内的碑碣,都记述着会善寺的传奇。

    ◎琉璃戒坛世人所重

    会善寺内,有一处不起眼的所在,这是一个长十步、宽五步、高约1米的土台子,长满萋萋荒草。旁边有唐代残石柱两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还有一通被毁坏严重的石碑。

    这就是会善寺戒坛遗迹。它以实物的形态,和唐代的《敕戒坛记碑》《会善寺戒坛记碑》一起,记载了会善寺历史上重要的一幕。

    受戒是佛教中人们皈依的最重要仪式,并非所有寺院都可以举办受戒仪式,必须是高僧大德云集的寺院才有资格进行。受戒是非常隆重的活动,是需要专门场所的,有受戒资格的寺院都建有庄严的戒坛。

    会善寺是唐代的著名寺院,也是僧人受戒的重要场所。《会善寺戒坛记碑》记载了元同、一行法师创立会善寺戒坛的艰辛,“铲林壑之奇倾,填乳窦之窈窕,甃玉立殿,结瑗构廊,旃檀为香材,琉璃为宝地,遂置五佛正思维戒坛”,这座戒坛,人称琉璃戒坛。戒坛平面为方形,四角立有雕饰脚踏山水鬼神的天王像石柱,“殿宇幽闲,自然严净,受戒之所,洛城推最”。可惜,不久毁于安史之乱。

    唐代宗年间,会善寺住持乘如上表修葺,唐代宗亲自批答,戒坛重立,重立后的会善寺戒坛规模宏大,“岁成具戒者盈千,日受洁供者数百,袛林之盛,甲于东都”,成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

    《敕戒坛记碑》详细记录了会善寺戒坛在唐代宗时期重修的过程,《敕戒坛记碑》不仅保留有唐代宗批答手迹,其他撰书者的书法艺术也“殊可宝也”,向为世人所重。

    会善寺戒坛在唐之后,曾屡毁屡修,最终变成现在的模样。会善寺戒坛遗址,作为全国罕见的唐代戒坛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禅宗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因会善寺道安、净藏等皆是大德高僧,会善寺成为纷争中心。寺内保存的《道安禅师碑》《景贤大师身塔石记》《净藏禅师塔铭》再现了这段扣人心扉的佛界云烟,大师们在这场机锋辩禅中,其生动形象也跃然眼前。

    会善寺中保存的《佛祖宗派之图碑》序列了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后南北禅宗各宗派门人姓名,成为禅宗宗派法脉的重要物证。

    会善寺现存历代碑刻、塔铭、石碣共有二十余方,除了唐代的多通金石名品,它的宋代题名石柱、金代《会善寺怪松图碑》、元代《戒坛寺茶榜碑》、清代《乾隆诗书碑》、清代《刘镛题刻石碣》等,都有的独特文物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对研究会善寺历史有重要意义,也是解读佛教历史、研究佛教雕刻、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

    会善寺“希声”,但“大音”绕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