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清清卢氏绿满城

    卢氏县城洛河两岸

    □陈慧

    在河南,有一个县,它不仅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还是全省有林地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的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河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中国核桃之乡……卢氏县被誉为“河南绿宝石”“中原后花园”,生态美一直是它闪耀的名片。

    2018年以来,为加快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惠民,卢氏县以打造“自由山水·清清卢氏”森林城市为方向,高位推动、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将林业生态建设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城乡绿化布局,大力实施“五廊四园三区两带一核”重点工程,与全省一起迈上国土绿化提速的步伐。仅2019年、2020年这两年,全县完成各类造林35.7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780余万株,新增城镇绿地4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35%。

    青山不负有心人!11月27日,在河南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全体会议暨省级森林城市授牌仪式上,卢氏县又捧回了“省级森林城市”的荣誉。

    四面青山入城来

    冬日的早晨,洛河两岸依然郁郁葱葱,不时有水鸟在水面掠过,岸边步道上晨跑的人络绎不绝。

    每天准时来洛河水生态公园散步的郑大爷说:“要是周末人更多了,特别是夏天,感觉半个城的人都在河边!”

    昔日“烂河滩”已成今日“休闲乐园”,洛河的升级改造是卢氏厚植城市绿色基底、提升居民生态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创森”期间,卢氏完成了县城南山北岭绿化工程,提升绿化了洛神公园、卢园广场、滨河公园、洛河水生态公园,实施了东明路、靖华路、解放路等街头游园绿化,新增美化绿化面积16.8万平方米,29条城区道路得到高标准绿化,让森林走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保持特色,添加彩色。城区的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物种为辅,还搭配赏花树种、观形树种、模纹品种等方式混交配置,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增加立体绿化等措施,形成乔灌草种类多样、特色丰富的植物景观。

    山水不再“只可远观”,而是“可以进入”。如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能赏绿,300米有休闲绿地,500米有绿地公园。

    城乡辉映绿意满

    驾车行驶在卢氏乡村公路上,眼前的景色令人应接不暇,道路两旁,乔、灌、花、草相结合搭配,形成了一条条律动的彩带。

    道路修建到哪里,绿化跟进到哪里。“创森”以来,卢氏重点完成了19个乡镇区域内209国道、省道、县乡道、景区道为主的廊道绿化及提升工程3.47万亩,绿化里程458.5公里,打造沿线景观36处,建设了20余个绿化精品路段。

    这些绿意流动的通道,成为串起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的纽带。

    按照建设森林乡村的要求,卢氏以乡镇及村庄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宅旁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式绿化美化,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实现乡乡有精品,村村有亮点,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乡村5个。

    绿色不断延伸,初步呈现出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的景象。

    森林惠民铺新路

    卢氏的优势在山,潜力在林。生态惠民的故事在卢氏接连上演。

    11月28日,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卢峰正在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内带领村民修剪树枝。这个园区已实现核桃种植、加工、观光休闲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张卢峰介绍,自2017年10月园区建设以来,累计带动农户1325户、贫困户362户。

    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卢氏坚持林业重点工程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持续推进工业原料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种苗花卉基地建设,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全县经济林总规模达到281.3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核桃和连翘两大传统产业两翼齐飞,成为山区脱贫赖以支撑的黄金产业。尤其是强力实施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工程,全县集中连片300亩以上核桃基地达到100个,面积超过100万亩,从事核桃产业6.8万户27.1万人,带动1.3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自由山水·清清卢氏”的生态名片将更加亮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