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洛阳: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出彩答卷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本报通讯员 刘慧超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如今,决战贫困的“百米冲刺”已经来到。

    “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出列,47.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9.1%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5%。”“剩余2.5万贫困群众也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11月4日起,洛阳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洛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来自洛阳各县(市)区,以及洛阳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扶贫脱贫代表,讲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奋斗故事,向社会发布洛阳推进落实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的举措成效。

    在嵩县三合村,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写生宾馆沿汝河而建,白墙黛瓦、乡愁乡韵,宛如一幅田园水墨画;在伊川鸦岭,“岭上硒薯”土里“掘金”,让望天收的山坡地种出了“万元田”;在栾川潭头,易地搬迁社区成为大山里最亮丽的风景,人们告别山沟、搬进新家,开启新的生活;在汝阳小店,村村建起了“互联网医院”,一条网线让乡亲们足不出村“云端”就诊……放眼河洛乡村,一幕幕真实、生动、精彩的脱贫故事,汇成河洛大地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帮扶政策,狠下“绣花”功夫,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洛阳连续4年处于“第一方阵”。

    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要坚定一抓到底、决战决胜的信心决心,以敬畏之心、使命责任把这项“国之大者”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坚决彻底、不折不扣完成好,全力冲刺、决战决胜,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从“洛阳南极”嵩县白河镇,到宜阳县最偏远的花果山乡;从栾川、汝阳、洛宁等贫困地区,到新安、偃师、孟津等非贫困地区,洛阳市主要领导的扶贫足迹遍布脱贫任务重的乡镇和贫困村,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一线,与干群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听民生,教方法、指路子,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洛阳市先后出台《洛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一套立足洛阳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等“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落实见效。

    从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挂帅出征”,到14个重大专项指挥部“握指成拳”;从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到统筹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从第一书记轮流驻村、并肩作战,到城市区对口支援贫困县,从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到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河洛大地涌动万众一心攻坚脱贫的热潮。

    面对疫情,洛阳市坚持“战‘疫’”“战贫”两场硬仗一起打,疫情应对、重点攻坚、成果巩固三管齐下,脱贫攻坚打出总攻气势、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投资14.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70个,带动贫困群众11.9万户。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洛阳市统筹解决贫困群众务工难、带贫企业复工难、扶贫产品销售难、扶贫项目开工难等问题。全市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6.4亿元,实现21.7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670家带贫企业、231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2256个扶贫项目全部完工。

    “在脱贫主战场,一大批党员干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要求,以提高脱贫质量为目标,抓实落细重点举措,在持续巩固提升上出实招、下真功,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分享